连载中!《大国利剑》第四章第5节 中国警察来了!
三个人的发言虽然遭遇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在利比里亚,都遭受到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威胁。这就是引起徐晓伟思考和忧虑的地方。
怎么办?作为联合国的维和警察,虽然维护的是世界的和平,但是咱们中国人的平安也得守护啊!而且在这段联合国人员裁撤期间,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全体华人中企的心声。
就像会上王侣仁所说的一样,加强对华人聚集区的武装巡逻是必要的,不过要规避好联利团的规则,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因为派出维和警队,在任务区要接受的是联利团的领导,辛茨先生是绝对不会允许中国防暴队私自帮助本国人员增强武装震慑力的。所幸中国在利比里亚的华人,大多也是生活在辛科区,这个利比里亚的富人聚集区,同时也是联利团雇员的聚集区。防暴队的职责规定里有一条就是保护联利团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防暴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理由过去巡逻,名为保护联利团人员,实为保护华人安全。这是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
中国企业也是需要保护的对象,但是不能像辛科区一样大张旗鼓过去,而是需要更隐蔽的手段。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把巡逻路线沿途的中企一并纳入巡逻范围。至于巡逻路线以外的中企,需要另行想办法了。
辛茨先生还算比较敬业,每天晚上在办公室里工作得很晚。联利团里像他这样敬业的人不多。当然,辛茨先生是有自己想法的,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卸任了,对于利比里亚这个倾注了他很多心血的地方,他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里曾经是自己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辛茨先生老了,老了后的人最容易对每个生活过的地方留恋。恨的是在这个战后的国家生活了这么久,担惊受怕了这么久。正是因为这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所以每天他都尽量把时间留在工作上,哪怕能在办公室多呆一会都可以。
这天夜里,他一如既往地工作到深夜。关上灯后,他驾驶着联利团的车辆回家了。辛茨先生的家就在辛科区。
夜晚的蒙罗维亚,即使是富人集中的辛科区,除了路灯稍微亮点外,其余与其他社区并无两样,都是静悄悄没有人影。独自驾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还是需要一点胆量的。听说最近蒙罗维亚非常不太平,相继发生了多起联利团雇员被抢劫、盗窃,甚至枪击的事件,这令辛茨先生也深感不安。在这个寂静的夜里,自己会不会也成为其中之一?当地人眼里只有钱和食物,可不管你是联利团的高官还是普通职员。坐在驾驶室里的辛茨先生,努力摇摇头,想把这种不好的预感驱逐出脑海,却发现一直挥之不去。
就在快到家的时候,辛茨先生感到事情有点不妙了:街区有几伙醉酒的黑人在大声喧哗地唱着歌,似乎情绪还不是很好,有人拿着酒瓶子在乱砸。看见辛茨先生开着车过来,他们激动地围上来,一边对辛茨先生伸出中指,一边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辛茨先生看到车子被他们挡在前头,想倒车出去,从另外的街区回家。没想到后面也被他们围住了,进退不得。
看到车子不能动,黑人们情绪更加激动,一直在拍打着窗户让辛茨先生下车。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下车呢?当务之急应该拨打电话,让同住在这个社区的民事警察或者其他同事过来解救才对。正当辛茨先生拿出手机准备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前面亮起来一束强光,朦胧中似乎看到有警灯闪烁。
“中国警察来了!”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原本围住辛茨先生的黑人们呼啦一下全跑光了。
只见三辆威武的猛士越野车停在辛茨先生的车子面前,下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蓝盔警察,黑夜的衣服上赫然印着中文“警察”两字。
带队的指挥员用手电筒朝辛茨先生的车里照亮一下,看清楚原来是辛茨总警监,赶紧过来喊报告并敬了一个礼:“报告总警监阁下,我是中国防暴队二分队分队长谭家海,奉命在辛科区巡逻,请您指示!”
辛茨先生从惊魂中回过神来,仍然不失威严地回答:“辛苦你们了!希望以后多到辛科区巡逻,发挥好防暴队的作用!”
谭家海响亮地回答:“是!”
看到中国防暴队的队员们有序地登车后,车队闪烁着警灯往前开去,辛茨先生的心里涌起了一丝暖流。辛科区多长时间没有过防暴队在这里巡逻了啊!中国防暴队果然很敬业,难怪联利团的职员们提起他们总是伸出大拇指,这并非是仰慕他们的颜值,而是实实在在用工作做出来的成绩。想到这里,辛茨先生心里第一次对中国防暴队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好感。
怀着对中国防暴队同样感觉的还有中国重庆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王彦麟,他就是在中国防暴队举行的警营开放日座谈会上发言的代表之一。他所在的企业在蒙罗维亚的郊区外,马吉比州维拉镇,除了几十个中国工人外,剩下的雇员都是当地黑人。在参加完中国防暴队的警营开放日座谈会后,他所在的公司遭遇到了一件让他窝心的事情。
中国重庆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一项爆破作业,这是他们的正常作业。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这次的爆破作业无非是一项例行程序。但是,就在这项爆破作业刚进行完毕,大家还来不及休息,公司就被上千名黑人围住了。
“把你们的公司负责人叫出来!”为首的几名黑人男子气势汹汹。
王彦麟在办公室里接到秘书的电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无缘无故的上千人找上门来?
走出公司大门的王彦麟瞬间被黑人群众包围了,周围都是嘈杂的声音。
王彦麟着急地说:“一个个来说,到底怎么回事?”
一名看上去似乎是带头的黑人男子说:“中国人,你们的爆破作业把我们的房子震塌了!”
“什么?!”王彦麟惊诧地问。
黑人男子强拉着王彦麟来到附近一处房子前,只见眼前的房子确实摇摇欲坠,一副马上就要散架的样子。对于利比里亚的房子,王彦麟再也熟悉不过了。在这个贫穷的国家,一般人的房子是用木头搭建的,稍微有点钱的人家,比如说在他公司上班的黑人,会攒下钱来买砖头,慢慢盖房子。所以利比里亚郊区的房子最大的特色在于,不是一次性都能搭建好的,有多少钱就买多少砖头,没钱了房子就放在那里,等下次有钱买砖头的时候继续盖。所以在蒙罗维亚往其他州的路上,经常能看到这种房子,有的时间久远了到处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不是废弃房,而是在等待着房东有钱再建。能够建造起一间完整砖瓦房的都是中产阶级了。有钱人的房子也有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房子上基本都会装有一个储水罐,周围围着一圈铁丝网,这是区分中产与富裕人群的明显特征。而现在在他眼前的这幢房子,其充量不过是一间小木屋,年代看起来已经有点久远了,屋顶上可见光,不知道有多少的裂缝。屋里堆着几块石头,上面搭着几块木板,应该是房东的床了。地上是硬泥铺平的,房屋上的漏雨把地上滴落得坑坑洼洼。
黑人男子把王彦麟带到这个地方,指着房子恶狠狠地说:“中国人,你看到没有?房子都快塌下来了!”
王彦麟毕竟在利比里亚生活了很长时间,什么风浪没见过,这时候反倒镇定下来。他仔细观察着房子的构造,对比着几处大裂缝的新旧程度,在一番观察后,他的心里有了底:这房子并非由于爆破作业引起的,而是常年漏雨导致木材腐蚀而引起的。王彦麟不想公司背这个黑锅,于是对这名黑人男子说:“你这房子不是我们公司爆破作业引起的,你看这些裂缝,全部都长满了青苔,明显是长年累月造成的,一点新的裂痕都没有,怎么可能是我们的爆破造成的呢?”
黑人男子其实也明白,不过现在他们人多占了上风,他那里会理会王彦麟的解释,而是强词夺理说道:“我不知道什么新裂缝旧裂缝的,就是你们过来作业后这房子才快倒塌的。以前住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问题,为什么你们来了后会这样?不跟你说了,你是公司负责人,赔钱吧!”
王彦麟心里想,这不是敲诈勒索吗?但是看着周围群众的眼光,他明白了,要是今天不给他们一个说法,自己估计很难走出这里。于是他对这名黑人男子说:“要不这样,我们公司找个专家过来勘察一下,如果确实是我们公司作业造成的,我们给你赔钱。如果不是,也给你们一部分补偿,你看怎么样?”
听到王彦麟这么说,黑人男子和另外几个人商量了一番,勉强同意了。
勘察的结果正如王彦麟预想的一样,专家证明了房子是由于年久失修造成的坍塌,并非是爆破作业引起的,按照利比里亚的法律,中国企业不需要赔偿一分钱。这下子当地群众炸开了锅,也不管王彦麟在边上喊着补偿一点损失费,直接冲到公司里,看到东西就打砸抢,两辆来不及开走的车子造了秧,竟被放火烧了个干净。混乱中王彦麟也被揍了几拳。
临走的时候,黑人男子手里拿着从公司抢来的物资,竟然还大大咧咧地对王彦麟说,如果公司不给他们赔钱,就天天过来闹,让他们做不成生意!
当地群众走后,王彦麟沮丧地坐在地上,拿出手机准备向国内总公司汇报情况,突然,他看到手机上出现了一条微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中国防暴队的微信公众号。
对啊,咱们不是有中国防暴队在蒙罗维亚吗?这可是咱们华人的大靠山啊!王彦麟顿时高兴起来,不过随即他又想,马吉比州距离蒙罗维亚这么远,中国防暴队会过来吗?他们过来后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但是不管如何,死马总得当活马医,试试看吧!
于是王彦麟拨打了防暴队徐晓伟政委的电话。
听完王彦麟的讲述,徐晓伟心里感到震惊和同情。震惊的是当地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以任何理由都能对中国企业实施哄抢,这简直就是强盗的行径;同情的是在海外,中企和华人遇到这种事情心里是多么的无助。于是徐晓伟安慰王彦麟说:“王总,你的情况我们知道了,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你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会及时给你一个满意的回复的!”
第二天,中国防暴队的执勤队员就开着车子来到了王彦麟所在的企业——中国重庆国际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防暴队的出现让周边的群众大为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家中国企业竟然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中国维和警察过来保驾护航。从此之后,只要顺路,中国防暴队的小伙子们就往中国重庆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经过,与王彦麟拉拉家常,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中国防暴队给了当地群众极大的震慑,在这之后,附近的几家外国企业也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哄抢、盗窃,唯独只有中利联邦矿公司,再无发生任何纠纷,就连公司里的当地黑人也在纷纷议论,“中国企业惹不起,他们有中国防暴队在撑腰呢!”
中国防暴队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职责,成为了蒙罗维亚乃至周边几个州名副其实的“保护神”,据统计,光是辛科区,自从中国防暴队开展武装巡逻后,犯罪率就下降了57%,这在案件高发的蒙罗维亚,堪称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