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蒙罗维亚的社会治安形势一直不太平。4月份的某一天,当时还没有进驻到新营区,徐晓伟在解放军运输连的宿舍里翻阅文件,突然门口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徐晓伟心里一惊,这种急促的敲门声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进来吧!”徐晓伟轻声说。
进来的是指挥中心的值勤官凌华。“政委好!这里有一份联利团的加急邮件!”凌华气喘吁吁地说。凌华是防暴队的“六朵金花”之一,文静内秀的她向来脾气温顺,风华内敛,被队员们亲切称为“娘娘”,意思是有贵妃娘娘的端庄大气。然而现在这副样子,却让人不禁去猜想文件中到底有什么内容值得她如此焦急。
徐晓伟示意凌华坐下,打开文件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文件确实重要,里面是联利团的一个预警信息,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像是一道猝不及防的响雷炸在了徐晓伟头上:根据情报,一批来自马里的恐怖分子已潜入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可能对一些目标发动袭击,要求联合国工作人员高度警惕,强化防范,提升安全等级!
对于联合国的维和军警力量来说,其实维和任务区最大的危险并非是来自于内战,而是来自恐怖袭击。用一个恰当的比方来说,内战就好比是一个家庭有两兄弟,为了争夺家产大打出手,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除非一个把另外一个逐出家门,否则会一直打下去。这时候村委会看不下去,你们兄弟整天打架,这不是扰乱了村里的秩序吗?邻居们都跟着遭殃,今天被打死一只鸡,明天房子被揭了瓦,叫又叫不听。于是村委会得出面解决了。于是黑社会老大村长就带着一帮小兄弟过来调停。看到老大来了,兄弟自然要停手谈判。可是村长忙啊,不可能每天都陪着你这两兄弟在耗时间,于是村长就留下几个能打的小兄弟来镇住场面。两兄弟一看,好家伙,这帮小混混个个都是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心间的,惹不起!所以不管两兄弟怎么打,对于边上的小混混,自然都不敢把拳头伸向他们,只是偶尔可能会碰到一下,还要赶紧赔礼道歉,生怕对方把自己揍一顿。暴恐分子则好比村里间接性发作的精神病人,只要发作起来,哪里还管你是普通村民、小混混还是村长老大,不定什么时候就背后朝你扔块砖头,轻则伤筋动骨,重则要人性命。所以,防范暴恐分子的袭击,是所有维和人员安全的最大挑战。
而现在,他们来了!就在中国防暴队立足未稳的时候,他们似是一头张牙舞爪的猛兽,闪着通红的眼睛,露出锋利的牙齿,咆哮着向身穿黑衣的猛士走来。
徐晓伟看到这里不敢怠慢,马上让凌华去把所有的分队以上领导召集起来开会。
人员很快就到齐了,所有人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这是第四支防暴队进入任务区以后首次直面恐怖袭击的威胁。
徐晓伟简单把联利团通报的情况向大家传达后,首先让大家把当前队伍的安防情况报告一下。
首先发言的是指挥中心值勤官徐闻帝:“各位领导,下面我根据今年来联利团发过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做一个分析。今年来,利比里亚邻国科特迪瓦,以及周边马里、尼日利亚等国家相继发生恐怖袭击,尤其是布鲁塞尔,多地爆炸、影响大。恐怖袭击虽没有固定目标,但针对性强,大多选择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或重点部位,因此蒙罗维亚遭受恐怖袭击风险逐渐增大,给队伍安全防范带来较大压力。从承担备勤勤务看,我驻新营地分队已承担蒙罗维亚地区备勤勤务,而其他防暴队已全部停止勤务,是首都唯一一支防暴队,万一突发紧急状况,我们将第一时间出警处置。从承担驻守警卫勤务看,利比里亚外交部是该国行政核心要害、瑟利夫总统办公地,极易成为恐怖袭击目标,而我执勤队员又处在最前沿,一旦发生恐怖袭击,势必首当其冲。同时,因勤务换班、对外联络、加油加水等工作,人员、车辆频繁进出,且车身喷有联合国醒目标志,极易成为袭击对象,行车途中存有较大风险。从新营地自身安全防范看,缺少防撞栏、路障等防护设施,如遇恐怖暴力冲撞,无法快速响应处置;营地建设进出人员多而杂,管理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从获取情报信息渠道看,初到利比里亚首都,环境陌生、情况不熟悉,信息收集、研判比较薄弱,仅仅依靠联利团的定期通报,主动、广泛获取情报的渠道还比较狭窄。从当前形势看,虽然利政府在招收军警人员,但政府安全管控能力仍然比较薄弱,随着联利团机构大规模裁撤,2017年总统大选临近,客观上给恐怖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汇报完毕!”
徐晓伟抬头看了一下众人,问道:“还有谁要补充的?”
众人皆摇头。从进驻至今,中国防暴队由于面临换防首都、搬迁营建等任务,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放到情报收集上,正如徐闻帝所说,官方政府来源的信息源还算可以,但是很多隐藏在民间的信息源却非常缺乏。而徐晓伟等人都清楚,民间的信息来源比官方的信息来源更广泛、速度更快、更加有明确性。如果给中国防暴队一段时间,一定能通过群众工作获取信息源,但是目前并没有这种可能。
如何应对呢?这是徐晓伟向大家提出的核心问题。
徐彪站了出来说:“报告政委,下面由我发言。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及时开展自卫防袭形势教育,增强队员忧患意识、敌情观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落实双人双哨,穿戴防弹头盔、背心,携带武器弹药,尤其针对新营地、外交部执勤点防护力量薄弱等实际,依托地形建设掩体,增设拒马、防撞栏、防撞桶、S型减速带等安防设施,并加强重点部位巡逻密度,严格落实出入营区人员、车辆、物品三检查,提升安保等级。针对人员、车辆外出频繁,建立军事骨干武装护卫制度,严格落实两点一线,途中不得下车、不得绕道,保持警惕,加强自卫防护。二是加强实战训练。针对其他防暴队撤离、利国警察力量薄弱,我防暴队孤军奋战的考验,细化完善应急处突方案,优化警力编配、战斗编组,成立应急快反小队,明确任务分工,建立营区内“123”快反机制(第1时间响应、2分钟达到战位、3分钟应对处置),及时整理配发各类执勤防护、防暴装备,进一步完善营区防卫措施。同时,根据想定场景加强武装巡逻、快速增援、军警联动等推演、演练和拉动,加强战术运用,提升应急快反和实战处置能力。三是加强情报通联。建立情报会商制度,收集、汇总和梳理各类情报信息,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研究制定工作措施。主动强化与中国大使馆、联利团、当地警察局、利比里亚情报部门、外交部安保部门等机构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情报联席会,第一时间掌握各类涉恐涉暴信息;依托当地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物建的信息员,广泛开展信息收集,全面掌握当地社情动态。”
徐晓伟非常认可徐彪的建议,在徐彪发言后,其他人员也纷纷提出了意见建议。
虽然大家都发了言,会后也都抓了落实,但是,外在的安全隐患却不因中国防暴队的措施落实而得到缓解,相反,接二连三的,营区遭到了外敌的入侵!
最先发现情况的,是负责营区自卫哨的一分队。
一天晚上,队员米壮壮在营区哨位上执勤的时候,突然发现,营区外的草丛里传来了一阵不易察觉的异常声音,似乎是有人在咳嗽。警觉的米壮壮马上用手中的手电筒照向了营区外,只见在一片茂密的草丛里,隐隐约约看到了几条游动的黑影。
中国防暴队的营区在蒙罗维亚自由港的北面,地理环境非常复杂。西面,是大西洋,由于营区还在建设中,沿海的铁丝网还没有建好,只要潮水退下来,在营区与海面之间会出现一大段的空隙,普通人走路都可以走进营区;东面,是港区大货车停车场,不管白天黑夜,都会有当地黑人驾驶着车辆开进开出,有无家可归的黑人司机甚至把车子作为临时休息的地方,直接在车上睡觉,而所有的车辆,距离营区都非常近,如果从车头上往里一跳,很容易就闯进营区;南面,是港口通向码头的主干道,人来人往,24小时几乎不停歇,而中国防暴队的大门是全开放的,站在道路上往中国防暴队营区看过来,几乎一览无余,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北面是一个废弃的开阔平地,长满了齐人高的杂草,别说晚上,白天也很难发现藏在草丛里的人,而且茂密的草丛一直延伸到营区,最容易不知不觉潜入营区。而现在,米壮壮发现的敌情,就在这一片茂密的草丛中!
米壮壮一边密切注视着草丛里的动静,一边用对讲机悄悄向带队的小队长黄彪报告情况。
草丛里的黑影很有耐心,在刚才闹了一阵动静后,一直潜伏着不动。
很快,黄彪带着几名队员赶过来了,大家紧握着枪,一动不动地盯着前面的草丛。
不觉过了一个多小时,草丛里仍然没有动静。
“会不会是你看错了?”黄彪问米壮壮。
米壮壮说:“天太黑,我不大清楚,也许看错了吧?”
黄彪说:“不管有没有看错,我们就按照预案里的安排,你继续关注草丛,我带几个人进去看看情况。”
说完,黄彪带着王记战、陈豪等几名队员呈搜索队形悄悄向草丛里里摸过去。
旱季雨季交替的晚上,大片的乌云笼罩着天空,月亮已经惊吓得躲在里面不敢露头。黄彪等人在苍莽的夜色中犹如汪洋中的一滴水,瞬间融入了草丛消失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草丛更加阻挡了视线,黄彪只能一边用耳朵听着周边的动静,一边用手慢慢拨开面前的草向前推进。
这种非洲的草锋利坚硬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刮破,连拨开的时候都要异常小心。突然,黄彪感到手里一阵温暖,似乎摸到了一片柔软的丝绸,换不溜丢的。
“蟒蛇!”这是黄彪的第一个念头,黄彪头皮一炸,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前面突然蹿起了一道黑影,嘴里叽里呱啦地喊着当地的英语,朝着草丛深处跑去。就在此刻,哨位上的米壮壮清楚地看到,在草丛中几乎同时跃起了几道黑影,与前面最先跑掉的一起向营区外方向跑去。米壮壮马上用手里的强光手电照射过去,不出所料,是几名黝黑皮肤的当地人,几点亮光顺着手电光反射回来,似乎是刀斧一类的利器。
这天晚上虽然没有达到抓捕的效果,总算是驱逐了一批意图侵入营区的黑人。
但是,队员们没有丝毫兴奋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早上的交班会上,一分队分队长黄志渊、教导员杨勇向徐晓伟报告了昨天晚上的惊险一幕,听得徐晓伟一直在紧皱眉头。
“确定是什么性质的非法侵入吗?”徐晓伟问。
“不清楚!”
徐晓伟右手的拇指无意识地搓着食指和中指,脑子里在高速运转着。当地人喜欢到营区来偷东西,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昨晚的情况似乎与之前了解的不一样,身上还带着刀斧工具,这可能不会是简单的盗窃,也许要归于武装抢劫一类。问题是现在的情报显示有暴恐分子潜入蒙罗维亚,会不会是他们?如果是,又将如何应对?被动的防御肯定不会是最佳选择,那么只有主动防御,以目前营区的条件来看,能做到什么程度?
徐晓伟不讲话,其他的人也在纷纷思考。
徐晓伟想了半天没有头绪,突然一拍桌子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咱们也不要在这里闭门造车了,不如直接到现场去看看,或许有什么好的思路。”
诚如徐晓伟所说,在会议室里抓耳挠腮的众人,一到了具体的地方,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畅所欲言。在昨晚发现非法潜入者的地方,防暴队一级医院朱均院长建议,用除草剂可以在营区周边划出一块约三米的空白地带,这样方便哨兵拓展视线;水电组的刘社强建议,可以在哨位上安装强光灯,不仅可以帮助哨兵拓展视野,也可以在黑暗中让靠近的人无所遁形,形成震慑;后勤分队教导员王斌则提议,给每个哨位增配夜视仪,由于黑人皮肤晚上的隐蔽性,夜视仪是最好的观察手段;通信组的徐卫东则提议说,加快营区监控的建造进度,这种带有夜视、红外的监控器可以连接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只要晚上一人值守,营区全部情况了如指掌;负责无人机驾驶的赵涵则建议在发现入侵后,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检测和震慑……
“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加强备勤力量的建设,建立起一支警卫小分队,专门负责晚上营区的突发性事件处置。”徐晓伟最后强调说。
这次的现场办公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因为就在不久后,防暴队就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瓮中捉鳖”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