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体验"免费美容"被骗4700元 套路顾客会涉及刑事犯罪

2018-05-17 23:30  来源:正义网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帮帮忙吧,我这个月业绩还没完成……”

  “领份礼品就5分钟,又不用钱……”

  “就去体验一下吧,觉得合适再消费呗……”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各个商场、店家门口,多数人都会遇到美容美发小哥热情拉客消费的情况。5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的陈某路遇一名美发小哥,结果不到30分钟,就“被消费”了470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体验“免费美容” 半小时被“套路”4700元

  陈某在路上被一名美容店小哥拦住:“小姐姐,我店免费美容,欢迎体验,还有免费礼品赠送哦,你就当帮我一个忙嘛!”在小哥百般劝说下,陈某答应进行免费体验。

  在美容店里,美容师先对陈某使用仪器测试皮肤状况,说她的皮肤有堵塞情况,需要做全面清洁毛孔,一次400元。陈某觉得做一次清洁也挺好,费用还可以接受,于是答应做脸部清洁。

  做完清洁后,陈某的脸却变成了黑色,此时美容师对她说:“一定要用我们店的精华液才可洗干净。”无奈之下,陈某只好同意用精华液,一瓶298元。

  美容师在使用精华液时,并未提前向陈某说清楚需要用11瓶。使用3瓶精华液后,陈某心里开始质疑,美容师告诉她:“不继续用的话,本次清洁是没有效果的。”

  接着美容师向陈某推荐美容店的办卡活动,声称办一张3980元的会员卡,就免除本次美容费用,还赠送24次的脸部护理,以后可凭卡洗脸。而在这过程中,陈某想用手机向朋友咨询,美容师却以“手机对皮肤有辐射”或者“对美容仪器有干扰”为由,禁止其使用手机。

  结账付款时,店员竟称刷卡机坏了,不能提供刷卡小票,也不给开发票,最终说只能开收据,而且当天不能提供。

  “他们一环套一环,我根本没时间反应。”遭遇7大套路的陈某从美容店出来之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咨询朋友和律师之后,陈某第二天到店里进行交涉,最终只要回3100元。

  一旦遭遇“免费美容”套路 如何维权?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除了陈某自己上店里交涉维权外,还有哪些维权手段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表示,“要保留好消费凭据、刷卡小票、沟通的录音、录像等,因为民事上需要“谁主张谁举证”,首先要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

  陈一天解释到,美容店这类消费机构一般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可以向这些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投诉,或要求调解。如果上述渠道都无法满足维权需要,也可以尝试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

  “免费美容”套路顾客 会涉及刑事犯罪

  除了面临民事诉讼纠纷,用这种“免费美容”套路消费者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江苏省启东市一位女士坚持认为美容院以免费美容诱惑顾客体验,然后强迫顾客掏钱消费已涉嫌刑事犯罪,遂向警方报案。2012年3月,启东市法院对这起江苏省首例免费美容强迫交易案作出一审宣判,14名被告人因强迫交易罪被课以刑罚,开江苏免费美容陷阱入罪先河。

  2016年12月25日,安徽女子丁某也遭遇了“免费美容”套路,在做了16980元的“整套”皮肤护理后,才得以离开美容店,遂报警。2017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对美容店实际投资人梅某、美容师刘某等4人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目前,该4人已获刑。

Gap错绘中国地图:为什么揪住每一起“地图门”...

地图的旋转门,终有停摆之日。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杭州保姆纵火案二审:莫焕晶的放火罪不构成自首

合议庭在听取各方质证意见后,结束法庭调查。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做法官的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在她内心的管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