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精确导侦 隐匿多年毒贩落网
重庆、云南公安联合抓获涉案在逃十四年毒贩
重庆、云南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化科技强警战略,在组织开展全国“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中,积极创新科技强警追逃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高科技系统攻坚缉毒难题,于近日成功抓获云南省昌宁县在逃14年的毒品犯罪嫌疑人韩某某。
2004年6月2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云南省昆明市严家山收费站破获一起走私毒品案,当场从某客车上抓获朱某某、李某某两人,查获海洛因18块共6525克,后在云南昆明市某宾馆抓获同案犯黄某某。后根据黄某交待,在同一客车上又查获海洛因8块共2895克。
经审讯,三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供述此批海洛因(共26块9420克)系韩某某组织贩运,准备运往深圳。昌宁县公安局立即派出侦查员赴深圳抓捕韩某某,但其闻迅潜逃。
案件后续进展
2006年3月,昌宁县公安局将韩某某列为网上在逃人员追逃。
2011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追逃“清网行动”,昌宁县公安局成立追逃抓捕行动组加强对韩某某的追逃工作。行动组两次前往韩某某的户籍地广东深圳福田区及居住地深圳宝安区,协调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全方位侦控,但韩某某一直未能抓获到案。
2018年初,重庆市公安局深化开展大数据应用工作,渝北区分局利用公安高科技手段对涉毒在逃人员进行追逃,发现重庆永川籍男子“官某某”与云南省昌宁县公安局于2006年03月21日上网追逃的涉嫌走私贩运毒品的犯罪嫌疑人韩某某人像比对相似度极高。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民警于3月5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一酒店内找到了登记入住的“官某某”并兵分多路开展工作,一方面协调云南昌宁县公安局当年侦办此案的民警来渝加强对“官某某”的讯问,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分析,民警确认“官某某”使用的是虚假身份;同时,渝北区分局与广西、广东和重庆市永川区警方开展针对性落地查证工作,各地反馈情况充分印证了渝北区民警前期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在诸多铁证面前,“官某某”最终承认自己就是在逃犯罪嫌疑人韩某某,对其涉毒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其案发后为逃避抓捕,先后冒用“凌某”、“韩某某”、“官某某”等不同身份信息在广东、广西、云南、重庆等地藏匿的事实。
科技强警战略部署和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为公安机关缉毒破案、追逃打击及社区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执法效能。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藏匿14年毒贩终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