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探索“党建+大数据”流动人口党员管理

2018-01-19 11:30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打造新丝路驿站上的流动人口党员之家

  义乌市公安局探索“党建+大数据”流动人口党员管理

  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群体如何在异地生活中找到党组织、就地参与组织生活?

  流动人口党员登记难、管理难的问题如何破解?

  在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流动人口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人员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党员这一群体也随着迁徙的大潮流动,这就造成了流动人口党员处于“找不到组织”的困境中,也带来了流动人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处于新丝绸之路起点的浙江义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为积极应对流动人口党员登记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义乌市把流动人口党员管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的重点来抓。

  义乌市公安局作为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与组织部门合作,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党员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开创出“党建+大数据”流动人口党员管理的模式,建立起流动人口党员大数据库,发放流动党员服务卡,实现对流动人口党员的精细化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在社会治理中,义乌公安积极发挥流动人口党员的示范作用,既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又引领流动人口共同参与建设平安家园,实现了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高效与长效。”义乌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詹肖冰说。

  “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建立流动人口党员大数据库

  “以前感觉都是‘漂’着的,一下子找到了家的感觉,可以在党组织的大家庭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石小艳感慨。

  2004年,石小艳从河南许昌来到义乌做生意,2013年在河南老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党组织关系在河南老家,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对常年居住在义乌的石小艳来说成了件“想做而又难做的事情”。

  2017年5月,石小艳接到所在社区派出所的电话。“接到电话叫我到社区警务室填流动人口登记的单子,其中一项就是要核实是否是党员。从此我在义乌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石小艳说。

  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民警介绍,公安部门将自身的人口管理大数据系统,与组织部门的相关数据相碰撞,便可以比对出在义乌的流动人口中党员的信息。

  “为了避免采集信息中出现差错,民警会根据掌握的信息与本人进行核实,确定为党员的便会被纳入我们的流动人口党员管理系统。”义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人口管理分局局长金志茂说。

  石小艳就是通过大数据比对进入了义乌市流动人口党员的“花名册”。在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记者看到了义乌市流动人口党员数据库,点击进入数据库,可以看到流动人口党员分布地、来源地、文化程度、民族、职业等信息。

  “要实现对流动人口党员的管理,首先要摸清流动人口党员的底数。”金志茂说。

  为实现对流动人口党员的精细化管理,该数据库运用编码的方式,实现了“一党员一编码”的档案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广泛、更精准地发现流动人口党员,除了依托大数据,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在“新义乌人家园”这一流动人口微信申报登记公众号中,开通“我是流动党员”自主申报绿色通道。

  “对于自主申报中注明‘我是流动党员’的,民警会再上门走访核实,通过核查确定为党员后再纳入到流动人口党员数据库中。这样既方便流动人口党员登记,又能确保信息的准确。”金志茂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7年年底,义乌市共登记流动人口党员5772名。像石小艳一样,很多从外地来到义乌生活的党员找到了党组织,真正实现了“离乡离土不离党”。 (下转第二版)

  “小小的驿站,满满的能量”

  新丝路红色驿站成为流动人口党员新家园

  走近人口管理分局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党徽映照下的“新丝路红色驿站”几个大字。2017年11月,新丝路红色驿站在这里启动,成功打造出“流动党员之家”,旨在促进流动人口党员与本土党组织的有机融合,增强流动人口党员的“主人翁”意识。

  红色驿站内,“新起点”“新征程”“新家园”“新时代”四大板块展现着丰富多彩的党建文化,也展示着义乌公安服务外来人口的系列举措以及新义乌人参与新家园建设的热情。

  “小小的驿站中,浓缩着满满的正能量,既是流动人口党员开展主题活动的新家园新场所,也是推动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一个良好平台和载体。”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民警韩鑫琦说。

  依托新丝路红色驿站,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积极组织流动人口党员开展主题活动。2017年12月22日,他们组织40名流动人口党员参观《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第一人——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并邀请十九大代表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流动人口党员们上党课。

  在新丝路红色驿站内,有一间专门的会议室。据人口管理分局的民警介绍,这里有一套连接组织部门的远程教育的系统,可以邀请优秀流动人口党员来这里授课,讲授内容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系统推送给每个区域、每个党支部、每名流动人口党员。

  除了集体组织的主题活动外,流动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组织生活呢?

  为推动流动人口党员的精细化管理,依托流动人口党员数据库信息,将流动人口党员与位置坐标相关联,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党员数据准确推送到现居住地的党组织部门,以便及时将流动党员纳入居住地的党组织中。同时与流出地党组织建立交流机制,及时反馈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

  据介绍,目前登记在册的流动党员已全部编入全市3136个党支部,实行同亮相、同学习、同活动、同履职、同服务的“五同”管理,流动人口党员与本土党员一同参加每月主题党日学习、党员义务日活动。

  为更好地激发流动人口党员的积极性,义乌公安积极转变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发放流动党员服务卡,联合教育、卫生、国资等部门,为流动党员卡开通医院诊疗、图书借阅等功能,实现“一卡在手,走遍义乌”。

  流动党员服务卡采用积分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参加志愿巡逻活动等都会有相应的积分,而这些积分则会转化为个人信用积分,可以享受医疗、交通等多方面的优惠。

  一个小小的红色驿站,破解了流动人口党员管理难的问题,成为流动人口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港湾;“五同管理”、积分制等相应的机制,则释放出“红利”,变“他乡”为“故乡”,让流动人口党员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投入到新家园的守护和建设中。

  “党员老乡帮老乡,党员老乡带老乡”

  流动人口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是流动人口大市,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流动人口在册数达143.7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为义乌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流动人口有效管理的社会治理难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义乌公安瞄准流动人口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老乡帮老乡,党员老乡带老乡”成为义乌公安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撒手锏”。

  赵艳艳是生活在义乌的流动人口党员中的一员。2017年8月,她所居住的兴港小区开始创建“平安+智慧”村居。为了推动创建活动进行,赵艳艳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工作,劝说出租房房东配备消防器材,并主动承担起出租房档案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能用这种义务活动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价值,感觉很有意义。”

  “流动人口党员是流动人口管理的得力助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身份优势和地缘优势,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情收集员、乡音联络员、治安协管员、舆情引导员。” 金志茂说。

  据介绍,流动人口党员已经组建了志愿者队伍,成立了流动人口党员义务巡逻队,投入到网格治安巡查、警情监控、安全防范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中。

  此外,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将着手建立流动人口优秀党员与原户籍地务工人员结对机制,实现“党建+社会治理”的新突破。

  在社会治理中,义乌公安积极发掘流动人口党员在居民自治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了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

  “虽然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作为一名党员,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一点光热,让生活在义乌的外地人更好地参与新义乌的建设,为社会发展和平安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石小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