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宇
配好八大件,挂好记录仪,拿好对讲机,戴好作训帽……做好这一系列准备动作,便可以出发处警了。对了,可别忘了夹好记录本,因为面对繁复的接处警工作,再棒的记忆力也比不上手中的“烂笔头”。
从警之初便被安排学习接处警,师傅腋下那本蓝色封皮的处警记录本,成了我心中最大的心结:为什么我的配发装备里没有“它”?我参加工作以来,市公安局都会统一配发处警登记本,可是师傅每次都多带一个“它”,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我总觉着师傅带着那本“精装”记录本实在多此一举,公安平台上都输入一遍了,哪里还需要将处警过程“登记造册”。师傅却笑着说,你哪里晓得,我这“武功秘籍”可大有用处。
值班的日子总能让我们看遍世间百态,一个求助警情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匆匆赶到现场,竟发现是“熟人”。前些日子刚救助的迷路老人,又忘记了回家的路。心中暗喜,幸亏上次记下了老人儿子的联系方式。回头一查,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找不到上次出警记录了。失策失策,上次可是好不容易才查到老人儿子的联系方式,可如今的大平台里怎么也找不到那个重要的号码。看着无助的老人,急得我直抓头。
看着我这般模样,师傅从容地将他的“精装”处警记录本推到了我的面前。处警时间、处警地点、涉警人员、电话联系方式、执法记录仪编号、涉警相关事项、老人儿子的联系方式,清清楚楚地写在师傅的记录本上。第一次如此仔细地观察师傅的处警记录本,发现它并不是配发的装备,而是师傅自己设计包装的处警台账。身为带班领导的师傅,将每一起有价值的警情“登记造册”,以备不时之需。
师傅常说,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向前走。也许年轻的我们,总是一心想着向前奔跑,才淡忘了抽空做实做细基础工作。而师傅那小小的处警记录本里,却藏了一颗大大的务实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