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张温健:穿行在现场与物证间 破译罪恶密码

2017-11-09 13:22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一枚小小的指纹、一串普通的鞋印……他凭借着一双慧眼洞察一切,识破真相,为扑朔迷离的案情指明方向;他默默地穿行在现场与物证间,破译一个又一个的罪恶密码。他是张温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溧水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2008年参加公安工作,曾3次被南京市公安局授予年度“刑事技术岗位标兵”荣誉称号,近期又荣获“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从警9年来,他先后参与各类现场勘查3000余起,出具鉴定文书700余份,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苦练基本功,让侦查员少走弯路

  “现场勘查是破案的第一来源,我们多一分辛苦,侦查员就会少跑几里弯路;我们多一份责任,不法之徒就会早一天落网。”张温健对记者说。

  2016年10月17日,溧水分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抓获了盗窃嫌疑人袁某。面对民警的讯问,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袁某只字不说。正当办案民警发愁时,张温健获悉此事后主动加班,第一时间将袁某的指纹信息采集下来。经过细致的处理和一整夜的反复比对,成功比中其他盗窃案件十多起,案件跨度自2013年至2016年。面对如山的铁证,袁某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最终如实交代了其盗窃30余起、涉案金额达十几万元的犯罪事实。

  “空中飞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技术员从事的工作有时是十分危险的,“干我们这行不仅需要细心、耐心,还需要胆量。”张温健说。为了更好地发现提取痕迹物证,张温健经常需要攀爬到室外去采集。

  “危险是危险,但对于我来说已经习惯了,作为技术员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2016年5月中旬,溧水区永阳街道某小区居民家中3万元现金被盗,同时附近有住户陆续报警称自家的财物被盗。张温健赶赴现场后,立即对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进行仔细勘验,确定嫌疑人是通过攀爬楼梯过道窗户后从阳台的窗户进入室内。由于此类案件均是在深夜发案,室内现场被事主无意中破坏,无法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为了发现未被破坏、完整的嫌疑人的痕迹物证,张温健不顾危险,主动攀爬到阳台外侧去仔细寻找,最终将现场提取的痕迹与之前的案件痕迹进行对比分析,成功串并周边小区发生的20余起盗窃案件,并通过分析作案手段、作案目标的选取和现场足迹等判断出了嫌疑人作案的轨迹,为成功侦破该串案奠定了基础。

  强化管理,“勘现场”而不是“看现场”

  “现场勘查是整个侦查工作的起点,关系到侦查办案,乃至后期审查起诉的成败。”走上领导岗位后,张温健严格落实现场勘查的“一长四必”制度,要求技术员无论是大案还是“小案”都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要保证现场勘查的质量。“技术员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将‘勘现场’变成‘看现场’,要根据不同现场,主动思考,发现不起眼的线索。”张温健说。

  2017年3月5日凌晨,溧水区洪蓝镇发生一起盗窃案。接警后,张温健立刻赶赴现场,由于报警人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所以他到达现场时,现场已经被受害人打扫收拾过了。这种情况,张温健已不是第一次遇到了。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加之村民们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所以勘验起来难度很大。如果现场勘验不出有价值的物证信息,那么案件就将陷入僵局。在了解案情后,张温健根据当时的环境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习惯和可能接触的物品等,终于在进出口大门内侧发现了重要物证,并成功比对信息锁定嫌疑人曹某。在此基础上,侦查民警进一步工作,最终侦破了曹某在溧水区洪蓝镇、晶桥镇等地实施的20余起盗窃案件。

  (记者 许政 通讯员 曹阳)

美国《时代》封面首现中英双语:中国赢了!

《时代》杂志最新一期封面(除美国本土版)图源:作者Ian Bremmer的Facebook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公布了最新一期(11月1...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3人被刑拘

3人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经济日报:为新时代中美关系描绘蓝图

两国元首此次的北京会晤,将共同规划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为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描绘蓝图。

厉害了word法官!把朴实无华的工作过成了诗

让我们顺着法官朋友圈里留下的足迹,以那些珍贵的照片和记录的语言“立意”,吟一段公平正义的法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