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10月21日电(记者 王淑静)21日下午15时,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提问:雄安新区和北京副中心的进展到底如何了?另外,我们看到十九大报告中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接下去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有什么样大的动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介绍,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题,到2014年2月26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座谈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几年来,这个战略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实施,特别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一批“瓶颈路”,加起来超过800公里。
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转移了一批不适合北京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非首都功能但是还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实现了协调性更好的发展。
生态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在环北京周围绿化,那是大大的加强了,不是一般的加强。对于处置像燃烧散煤为主要的治理污染,打响“蓝天保卫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成效,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其他方面,在民生方面,包括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等方面都有了很长足的发展,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进展和成果确实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何立峰表示,围绕牵住这个“牛鼻子”,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了它的建设,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在通州,通州的总体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重新在对接、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与此相适应的,在通州附近,包括河北的廊坊北三县,以及北京新机场和涿州等等,这些环北京东南边的区域规划都和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在北京周边的建设发展都更加有序,更有实际的成效。”何立峰说。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围绕行政事业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建设来进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主要部分已经基本建成。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和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这就会给整个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大的步伐。所以,对今后严控新增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存量,将会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向前推进。”何立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