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沙吾提
今年82岁的艾山·沙吾提大叔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纪初的20年里,担任站敏乡二村的村支书。他比任何人更加了解和关注村里的变化,他的记忆就是南疆农村变化、进步和发展的缩影。
国庆节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下沉”基层,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结对认亲、帮扶解困工作,在入户走访中了解村情民意,在亲切交流中掌握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在转作风中真情帮扶各族群众,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以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没有驻村干部,就没有二村的今天
10月初,记者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下沉基层干部团队来到站敏乡二村,再次见到了受人尊敬的艾山大叔。
非常巧合的是,在这支下沉干部队伍中,聚齐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2013年以来“集中整治”和“访惠聚”4批驻村工作队的队长们。
最兴奋的人当属艾山大叔了,他熟悉的叫着每一个队长、副队长的名字:乃比江·依不拉伊木、姚舒燕、古力·哈力克、阿斯克·依米提、姚鹏博、黄绍炜等,还能说出每一个干部和二村的故事。
艾山大叔和4批工作队队长在一起。
艾山大叔总结了历届工作队的“了不起”:
“集中整治”工作队,村里“四老人员”的帮扶和服务工作做得好,老百姓从此对工作队刮目相看,对他们从质疑到信赖,他们把党组织的威信树立起来了;
第一批“访惠聚”工作队,特别抓好了妇女工作,让她们脱去了长袍,掀掉了面纱,穿上漂亮的衣服,敢在大众面前抛头露面,自食其力,还拿上了工资,在男人面前有了自尊和地位;
第二批“访惠聚”工作队,把年轻人组织起来,建立工程队,又做公益又挣钱。这支队伍同时还是民兵连、是体育队、是文艺队,有了集体归宿感和荣誉感;
第三批“访惠聚”工作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紧盯问题隐患,积极探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破解基层维稳难题,不仅确保了二村社会持续稳定,而且成功摘掉了自治区维稳重点村的帽子。在持续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特别专注地为村里完成了多个硬件建设项目,使村容村貌有了巨变;
双语支教老师的奉献,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他们现在见到干部,会主动用普通话打招呼、问好;
我们的村民都和政法委的干部结了亲戚,亲上加亲;
还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安居、暖心、兴边、安全的九项惠民工程,解决了百姓各种后顾之忧……
艾山大叔逢人便讲:“没有驻村干部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就没有二村的今天。”
“始终坚持凝聚人心、筑牢长城,切实相信、紧紧依靠、联系服务、密切团结、广泛动员各族群众,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总结五年来成功实践的其中一条。 2013年,自治区开展“转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最先派出部分干部下乡进驻部分重点乡村进行集中整治。驻村干部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是“访惠聚”大军的先遣军。2014年至2017年,自治区党委先后选派了4批4万多个工作队、27万多名干部驻万村,扎实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按照部署,把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办好实事好事、壮大党员队伍这“八项任务”落到实处,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工作,推动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取得了明显成效。
工作队收获着村民的信任、拥护和追随
艾山大叔回忆:2013年以前,“三股势力”和极端宗教分子曾在农村猖獗一时。很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习俗受到宗教极端分子的干扰,农村中一度甚至出现了婚礼无笑声,葬礼无哭声的怪现象,有的学龄孩子被送去学经。一些“宗教人士”不进党员家,不和党员在一起。一些党员干部对此产生了疑虑,村委会组织陷入瘫痪状态。
艾山大叔有5个孩子,他坚持送孩子上学,严加管教家人不和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为此,他被孤立、排挤。谁家有个喜事或丧事,艾山大叔出面时,明显地感觉到很多群众不敢靠近他,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他们。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历史不就倒退了吗?”艾山大叔回忆那段经历,表情依然十分沉重。
艾山大叔说,那个时候,他最盼望的就是党组织派人来,就像盼救星一样。
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工作队来到二村开展集中整治时,艾山大叔有些疑惑地观望着。
“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询问有什么困难,了解的特别详细。随后,召集党员开会,商量干什么?怎么干?然后就行动起来,开始解决一个个问题。村民纷纷议论:‘看来这次动真格了。’”
艾山大叔如数家珍地述说村里的变化:
贫困户的家里有了能产羔的牛羊;村里建了医务所;开办了缝纫、刺绣加工厂;一支青年施工队活跃在村里的施工现场;那片没水没电的空房子通了水电,80户农民住进崭新的居民区新房;村委会建起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铺设了冬夏无忧的地下饮水管线;一条条柏油马路通向家家户户;晚上,道路两旁亮起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村小学建起了周边最棒的塑胶运动场;村里有了合唱团、舞蹈队,村委会笑声郎朗……
二村在工作队做的一件件实事和好事中改变了;工作队收获着村民的信任、拥护和追随。
“从此,我改变了对工作队的看法,从心底里欢呼:关心人民群众的好党员、好干部终于盼来了!”艾山大叔说。
艾山大叔义无反顾地支持工作队。
2014年4月,艾山大叔的小儿子结婚,来请驻村干部参加婚礼,驻村干部就和他们一家商量,希望他们家能带个好头,反对“婚礼无笑声”,树立新风尚。明知会遭到一些人的冷眼和非议,但艾山大叔一家还是决定按照工作队的建议办。
结婚当天,他们请来了乐队,把婚礼办成了才艺展示会,歌声、笑声吸引来了全村村民;驻村干部兴高采烈来到婚礼现场,带头跳起了麦西莱普。时任“访惠聚”队长的姚舒燕回忆:“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乡亲们打心眼里欢迎这样热热闹闹的婚礼。但跳舞的时候,一些妇女还是抹不开面子,扭扭捏捏不敢跳,好像还有顾忌。”
艾山大叔家带了个好头,从此,村上的婚礼都效仿他们家热闹了起来。在几届驻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妇女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如今,音乐响起,村民就会大大方方地跳起来,尽显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的天性。
2016年,二村摘掉了“重点村”的帽子,戴上了“平安村”的桂冠。2017年,第四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按照统一安排转至重点村三村,担负起三村的“脱帽”重任。
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陈全国书记强调:“始终坚持高扬旗帜、盯准目标,在全区上下高扬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旗帜,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以总目标为总纲、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统领新疆各项工作。”“所有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展开、来谋划、来推进。”
党在我们身边,总目标肯定能实现
2016年,艾山大叔因生病卧床,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村委会转转。两天后,村支书就来了,说驻村队长姚鹏博发现两天没见到艾山大叔了,派村支书到家里探访,才知道他病了。驻村干部们都来大叔家问寒问暖。
大叔想起这件事就感动,为自己是被尊敬和关爱的老党员而自豪和骄傲。
2015年2月,第一批“访惠聚”工作队离开的时候,艾山大叔和乡亲们已经和驻村干部难舍难分了。那天,艾山大叔一定坚持要将干部送到机场。在机场分手的时候,艾山大叔和队长姚舒燕竟抱在一起哭成一团。看到一个维吾尔老人和一个汉族女人哭得泪人一般,引得旁人驻足观望。等姚队长他们走进候机厅后,人们围着艾山问,“她是你什么人?为什么哭成这样?”老人就含着泪数说着工作队为村民做的好事。人们听了点头称赞:“这样好的工作队,要是我们,也一样会不舍得。”
艾山大叔把每一个驻村干部视为亲人,而他和干儿子乃比江•依不拉伊木和干闺女朱莉莉的情感更加深厚。
艾山大叔和他的干儿子乃比江(右)。
2013年初,乃比江他们来到二村不久,在参加一个村民的葬礼时,他们见到了哭得特别伤心的艾山大叔。艾山大叔握着乃比江的手说,乃比江和自己的大儿子长得很像,看到他就特别想念儿子。乃比江知道,老人家这是触景生情,因为他的大儿子不久前因病去世了。乃比江握着艾山大叔的手说:“一个儿子走了,这不一个儿子又来了吗?我就是你的儿子。”浓厚的父子情一直延续至今。
2016年11月,支教干部朱莉莉来到二村。艾山大叔第一次见到热情大方的朱莉莉时,就说喜欢这孩子。
9月初,学校开学。朱莉莉返校时带了一大堆大包小包,其中就有为艾山“爸爸”买的新夹克衫,有为“妈妈”买的新毛衣,为两个老人买的棉拖鞋、药品……
朱莉莉(左)看望艾山爸爸。
“无论是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还是我们帮他们做了一点小事,乡亲们都会感谢党和政府。如今,有困难找驻村工作队、找村委会已是老乡们的习惯。”第二批“访惠聚”驻村干部阿斯克·依米提说。
艾山大叔特别欣慰地说:“现在的感觉是,党在我们身边,总目标肯定能实现。”
这就是艾山大叔的这5年、驻村干部的这5年。在这5年里,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二村的每一个变化、进步和发展;南疆农村的每一个变化、进步和发展,都是献给党的十九大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