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常常给我做手擀面,“舌尖的记忆”养成了我改不掉的饮食习惯。
那时,母亲在云母厂工作,辛苦工作了一上午,中午还得回家给一家人做饭。大多数时候,午餐就是面条。那时候没有压面机,母亲只能自己擀面。母亲做的面条,薄厚均匀,粗细适中,口感弹滑,爽口筋道。现在市面上的面条多种多样,但无论什么样的面,口味都比不上母亲用双手慢慢制作的手擀面。每次吃手擀面,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母亲弓腰擀面的情景。
母亲说,手擀面必须用高筋的面粉,将面粉、水调制成面团,放置30分钟左右备用。然后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成片状。待面块擀到一定程度时,将擀面杖卷入面片中,反复向外推、卷。推、卷几次后,将其展开,撒上适量的面粉,从另一个方向把擀面杖卷入其中,再进行推、卷操作,反复几次,直至面团被擀成薄片。最后将擀好的面片折叠,用刀切成自己喜欢的宽度的面条。母亲的手擀面标准很高,和面后,必须“手光、面光、盆光”。
手擀面的味道还取决于卤的制作,将黄花菜、木耳、香菇、肉、海带、嫩白菜心、腐竹等切成细丝,花椒、大料等调味品下锅爆香,加水熬汤做卤,然后浇到煮好的面条之上,至此,一碗筋道爽滑、汤汁鲜美的手擀面才算大功告成。
从家乡出来读书、工作已经多年,但是,“母亲牌”手擀面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天晚上加班回家,第二天睁开眼已是日上三竿,忽然听到厨房里有动静,起身过去一看,原来是母亲在厨房里擀面条!面条已擀了大半,母亲花白的头发上沾了少许面粉,她认真地看着面皮的薄厚,熟练地铺面、叠面、切面,弓着腰,双手依然用力地来回推、卷着,动作一如当年。我揉揉眼睛,以为还在梦境中。
“快去洗洗脸,准备吃面条!”
“妈,你怎么在?”
“哦,我搭顺风车过来看看你们。以后少熬夜,得注意身体啊,孩子!”
老妈的叮嘱飘在耳边,我幸福得像回到了童年,高兴地端起面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连同那深深的母爱一同融化在心里。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