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长安巡礼 | 重磅!综治工作“发源地”烟台市如何实现七连冠?

2017-09-19 09:34  来源:长安杂志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有这样一种说法:山东省烟台市是全国综治工作的“发源地”,原因是1991年全国第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26年来,烟台市不忘初心、开拓创新,推动了综治工作勇立潮头、勇攀高峰,在今天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烟台市再传佳讯,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烟台市坚持四抓并举、四化联动,不断开创综治工作新局面。

  抓理念创新,突出法治化

  【拓展法治建设新思维】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能力,使法治成为烟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烟台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烟台文化精神的重要特色。

  【打造普法依法治理新模式】打造出以“法德讲堂、法德共促会、法德文化广场、法德家庭档案”为支撑的“法德共进”新模式,全市城乡现已实现了全覆盖,营造出崇法尚德的良好氛围。

  【开辟基层治理新途径】推行了“法律管家”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乡镇配备一个“法律管家服务团”,为每个村居配备一名“法律管家”,零门槛、零距离为群众开展法律服务,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抓基层基础,突出标准化

  【抓综治中心建设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创新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8+2+N”模式,建立完善了“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分解落实—督查督办”四步工作流程,配套制定了首问负责、协作配合、情况报告、应急联动、经费保障、督导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各级综治中心实体运转、规范运行。目前,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镇街和村居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到了95%和78%。

  【抓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标准化】按照“框架一致、系统完善、机制健全、类型统一”的标准,全面推行以“4433”为主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综合治理进网格、综治干部下基层活动,打通综治工作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抓雪亮工程建设标准化】统筹公共区域管控网、行业单位安保网、居民小区巡防网、智能交通监控网“四张网”,统一研发了“9+X”架构的综治信息软件和网格员手机APP,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实现了综治要素的实时更新、自动汇总、智能分析、关联碰撞,破解了视频监控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全市农村已建成视频监控探头8.5万个,建成率达到93%,实现了雪亮工程村村通。今年6月29日,中央综治办在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专题播放了烟台市《打通雪亮工程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经验汇报片。

  抓资源整合,突出社会化

  【发挥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依托“村民说事室”“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在每个村居,由财政出资,配备社区警务助理、法律管家、心理咨询辅导员各一名,形成了以基层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发挥行业协会的协同作用】以各地的食品、水果、渔业、石材、黄金、粉丝等自治性行业协会为载体,建立综治组织和调委会,在行业内开展平安联创、矛盾联调。

  【发挥企业单位的带动作用】动员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平安建设,在村居每个企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在雪亮工程村村通建设中,由企业投资为周边村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动员银行、酒店等企业主动承担周边100米范围内的视频探头布建任务。同时,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周边区域的治安巡查任务,成为维护企业周边平安的骨干力量。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协会、“红袖标” 巡防员、“综治进楼宇”等多样化的群众参与机制,实现了人民治安人民防、社会治理社会管。目前,全市群防群治队伍已达到30余万人。

  抓示范引领,突出专业化

  【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业化】明确7类35项必评事项,落实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操作流程,“烟台模式”在全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抓防控体系建设专业化】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以雪亮工程为切入点,以“6+5”视频监控系统为载体,充分整合天网工程、政法综治信息平台、互联网+信访等基层网络,以科学考核倒逼工作落实,创新建立数据接入、查询机制,努力实现全景式监控、大数据研判、一键式共享,实现了数据融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贴近实战。

  【抓矛盾调处专业化】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全域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融为一体,多部门参与协作的“四化并举、六调融合、多元化解”的“烟台模式”,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向便民化拓展、向专业化迈进、向规范化提升、向集约化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