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平安使者 | 陈博文:创新是综治人的担当

2017-09-17 10:46  来源:长安杂志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陈博文,江苏省扬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他是一位从老山前线硝烟中归来的老兵,也曾经是一个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尖兵。如今,他已经在扬州市、区两级政法综治领导岗位上敬业奉献近20年。

  作为一名曾多次立功受奖的综治人,陈博文的身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品质,忠诚可靠、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等等,而熟悉他的人说起他来,往往还会提到一个词:创新。

  “综治工作如同举哑铃不能直接落下而要轻轻放下”

  陈博文的办公室里有一对跟着他已经快20年的哑铃,工作之余,陈博文会举起哑铃练上几组,他说有助于自己保持良好状态——特别是精神状态。

  “每天在办公室里举哑铃,我会感到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工作重任在肩,不能有丝毫懈怠。注意,哑铃举起来以后是放下来的,而不是落下的,这里面有一个发力的过程。就像我们的工作,必须主动发力、主动作为,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听之任之。而主动作为,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群众有困难、有需求,基层工作人员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能怎么办;群众信访不信法,‘讨说法’既常常挂在嘴上,也往往落在脚上;一起矛盾处理不好,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并最终导致社会不稳定、不和谐。”陈博文对此深有体会。

  这是陈博文心中举起的一个哑铃,必须寻找一个妥善的办法轻轻放下。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这个问题不是做好一些方面性的工作就能解决的,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找准着力点,寻找系统性解决方案。

  扬州社会末梢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创新不容易,在难点、重点工作上创新更是如此。经过长时间的酝酿,陈博文和同事们最终确立了紧盯城市基层社区、广大农村村组这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末梢,集中资源力量,在社会服务管理的最前沿发力,不断做强做优基层治理工作。从2010年起,扬州市在基层大力推行“一核多元”服务体系(一核,指基层党组织;多元,指基层各类组织),妥善协调利益关系,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完善政府服务职责,孵化社会组织,促进广大居民自我服务,推动基层社区(村)步入治理寓于服务、服务促进治理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社会末梢治理的框架下,扬州逐步形成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专业化调解组织、个人调解工作室全覆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全一网”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体系,通过1000多个综治中心、1000多个矛盾纠纷个人调解工作室、八大类专业调解组织、5000多个社区网格,实现对矛盾纠纷的全面监测预警、专业化调解处置和零距离化解服务,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没有发生一起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针对群众需求,各地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工作,2000多个直接为基层社区(村)服务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摆脱了基层治理工作对财政的过度依赖,大大调动和激发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村)治理工作的潜能和动力。同时,各地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普遍建立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居民议事会等制度,通过居民议事协商,解决小区物业、环境卫生及动迁安置等方面的治理难题,使群众的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困难在基层得到帮扶、愿望在基层得到实现。

  扬州的社会末梢治理工作经验在2016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交流会上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推动创办全省首家市级综治中心

  2012年底,全省部署县乡村三级综治平台建设,旨在进一步整合县以下的综治力量资源,迈开了全省综治实战化建设的重要一步,也让陈博文豁然开朗。他认为,综治平台,不仅要建到县,往上一级建更有作为。如果在地市级层面建设一个实体化、实战化的综治平台,就能使综治成员单位力量整合难、各级综治办上下协同难、涉稳处突综治作用发挥难等问题迎刃而解。

  陈博文的创新想法让人感觉过于超前,有点难以实现。建一个地市级综治平台,不仅要有房子,而且要有编制;不仅要有钱,而且要有人;不仅要有硬件设备,而且要有软件框架。最重要的,要有上级的部署要求,最好是红头文件。这些,陈博文都没有,有的只是综治工作发展的需要,有的只是群众共享综治工作成果的需求。

  “当时也想过,不用这么着急,建设市一级综治平台是大势所趋,不如等上面有部署以后再搞,水到渠成。但是,不等不靠是扬州综治人的传统精神,那些工作中的痛点,不能当做没看见,别人没做的,不代表不能做,不应该做。哑铃再次高高举起来了,必须稳稳地放下来。”陈博文深有感触说。

  2013年,陈博文开始落实他的构想,推动建设扬州市级综治平台——市综治中心。他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另一方面,认真谋划建设方案。仅用两年多时间,陈博文带领他的团队就建成了拥有1340平方米办公面积和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的全省首家市级综治中心,并实现综治办全员进驻,综治单位席位式进驻,综治条线资源全面接入。

  现在的扬州综治中心已经成为集工作部、参谋部、指挥部于一体的市级综治实战平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组织在这里一通到底,公安、信访、房管、金融、人社、国土、民政、教育、环保等综治部门在这里进行信息交流、联合研判,遇有突发案事件,各方面力量进驻中心预留席位,按照预案进行科学处置。去年底,扬州市级综治中心建设的工作经验,被综治中心建设国家标准吸收。

  “创新,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闯新’,有想法不难,关键是要有一股把想法落实的闯劲。只要是工作需要,只要是群众呼声,综治人就要有所担当。”陈博文说。

  创新,是陈博文骨子里的气质。近年来,陈博文推出了多项创新成果,使创新血液渗透到了综治工作和平安扬州建设各个层面。其中,平安文化首开专项文化建设先河,广受市民群众欢迎;专家库建设、心理干预能力建设在基层实战中多次发挥作用,成为深受广大基层综治工作者好评和拥护的创新举措。(王志高 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