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快到孩子们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时,努尔顿·吐鲁生就开始筹划着,该给他17个孩子送什么礼物。
努尔顿·吐鲁生是布尔津县公安局国保大队教导员,他除了有自己的一双儿女外,还收养了两个蒙古族养女,认了13个干儿女。这13个干儿女,包括汉、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蒙古、回等6个民族,大都是家庭困难。在布尔津县,“好人”“好警察”“警察爸爸”已成为努尔顿的名片和标签。
新疆晨报记者来到布尔津县在他的工作点找到了这位爱心爸爸,高大的身材、收拾利索的形象,不苟言笑的他俨然一副“硬汉”模样。但提到孩子们,嘴角轻轻上扬,硬汉变得温暖起来。
家人的善良一直影响着他
在努尔顿的印象中,自己从小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从祖辈开始助人为乐的故事在他家就是源源不断。他介绍到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塔塔尔族、妻子是哈萨克族,在整个成长的经历中,都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团结互助其实早就融入生活,并不是个口号。”努尔顿说,从小到大,他就看着爷爷奶奶和父母在任何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都会伸出援手。“父亲教育我们的时候就会说,新疆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很多有趣的文化,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生活也十分有意思。会说三四种语言,在我们家,甚至整个阿勒泰都是很常见的。”努尔顿说。
在努尔顿的思想里“无论哪个民族的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该帮助的一定要帮助。”
43岁的努尔顿1997年开始在公安部门工作,一家四口人,女儿17岁,儿子8岁。因平时工作原因,努尔顿经常在去乡村、山上办案过程中,找当地老百姓聊天,了解老百姓家中有什么困难。
努尔顿认识到的第一个干儿子,源于父亲,1987年其父亲在布尔津县政府工作,负责当时盖房子的项目,从外地来布尔津的许明文为了找份工地上的工作找到了努尔顿的父亲。“许明文一家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父亲就很照顾他们,后来他们有孩子后就叫我干爸,我们至今相处的跟一家人一样。”努尔顿说道。
留下个心酸的记忆
2008年,努尔顿到距县城160余公里的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办案,中午和当地的老师、乡干部吃饭聊天时,聊起一名贫困的学生,让他心里一阵难受,也让他离开之后常常想起来便心酸。
努尔顿从当地老师口中得知,小姑娘叫布音达拉,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去世了,父亲身患重病,布音达拉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全家人的生活一直靠乡政府资助着。
“当时听老师们说,这个孩子有一天因为鞋子破了,没换的,都不敢出宿舍的门,上不了课。后来由学校四个老师合起来凑钱给孩子买了双新鞋子。”努尔顿说。
努尔顿在当天午饭后离开时,给老师们留下了五百块钱,让他们给这个孩子买点衣服和学习用品,当时他一个月工资2000元。
回到家后,努尔顿的脑海里经常浮现老师们提到的这个女孩,便跟妻子说,自己想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妻子古丽巴合提·米什提汗十分支持,“孩子这么可怜,妻子说我们一起帮助这个孩子”,努尔顿说。
努尔顿便与当地教育局和学校联系,要资助布音达拉。
她第一次见到我 怕生的往后躲
2009年8月15日,努尔顿带着女儿再一次去了禾木村,见到了这个一直让他牵挂的孩子。
“她叫布音达拉,当时9岁,比我女儿大一岁。”努尔顿专门买了学习用具、衣物和食品,穿着一身警服出现在布音达拉面前时,小家伙怕生的躲到了老师的身后。
“她看着黑黑瘦瘦的,我看她很怕生的样子,就上前去抱了抱她,告诉她,以后你就多一个警察爸爸。”努尔顿说,孩子当时要上学,他们就约好了十一放假,去家里。
当年的10月1日,努尔顿原本计划去接布音达拉,因工作忙碌,父女俩商量好在布尔津县的车站客运站接她,古丽巴合提早早准备好一茶几的干果零食和一桌丰盛的晚饭。
“她第一天来我家,吃完饭后,在客厅吃着零食看了一晚上的电视,第二天早上告诉我,她是第一次见到电视。”努尔顿也想过把布音达拉接到布尔津县上学,但是县里没有蒙古语的学校,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每个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他都接孩子回家。
新疆晨报记者电话联系到布音达拉时,说起努尔顿爸爸对自己很好。
布音达拉的亲生父亲因长期生病,努尔顿一直将自己的医保卡交给他来用,在费用不够的时候跟药店说好先欠账,自己在去补钱。
又多了个女儿
布音达拉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努尔顿就把她接到了家中照顾,并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小名“那青”。刚来时,那青很自卑内向,不爱说话。
努尔顿的妻子给她洗衣服,做她喜欢吃的饭菜,给她买新衣服,并让自己的大女儿和那青一起住。时间久了,孩子慢慢融入了这个家庭,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了。
因为布尔津县没有蒙古语学校,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尔顿联系了阿勒泰地区的一所蒙古语学校,送她去那里读书,并承担了费用。
2014年,布音达拉的哥哥英可巴叶尔高中毕业后有想当兵的想法,努尔顿四处奔波,为他争取了一个当兵的名额,当年把他送去了库尔勒军营。
布音达拉的妹妹叫满青,假期时,姐姐去养父努尔顿家也经常带着她。时间长了,小姑娘也跟着姐姐喊努尔顿为“爸爸”。
“有一次周末满青来家里说‘爸爸,我也要当你的女儿’。当时觉得很温暖,又多了一个女儿。”努尔顿说,自己当初上学时家里很困难,靠假期打工才勉强完成学业,我不希望这些孩子在因为家里经济原因失学。
成立“爱心爸爸”公益组织
除了抚养的这两个女儿以外,努尔顿认了13个干儿女。这13个干儿女,包括汉、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蒙古、回等6个民族,大都家庭困难。
“有些是去基层工作时认的,有些是远房亲戚的孩子。”努尔顿说,13个孩子里多数因家庭贫困,自己会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也被小家伙们称为“干爸”
看到有困难的人,就挪不动步子的努尔顿,总想着“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儿什么。”
努尔顿想加入一个照顾孩子的公益组织帮助更多的孩子,当地有个爱心妈妈,自己也想过加入,但总觉得不对劲,便在2011年,组织单位同事和个体工商户,成立了一个名叫“爱心爸爸”的公益组织,主要为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提供帮助。刚开始加入的有三个同事,三个个体户,一共6个人。现在已经增加到50人。
6年多的时间,他们的公益组织帮助了40多个贫困生和残疾学生,来自于布尔津县各个乡村各个学校。每年的两个开学季,他们便和学校联系,从学校得到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再根据学生需求去帮助。
古丽巴合提·米什提汗有个本子,记录着15个孩子们的生日信息,每到有孩子过生日她便会想着送礼物。“我支持他,我也能和他一起照顾这些孩子。”古丽巴合提微笑着说道。(新疆晨报记者/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