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强化爆炸物品管控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2017-07-09 07:38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强化爆炸物品管控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加强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治安稳定。

  7月7日,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部署,再次彰显了公安机关对提升爆炸物品源头管控和整体防控能力水平的坚强决心。

  根据国家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公安部近年来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规章、标准、规范,制定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雷霆出击,专项整治战果突出

  加强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公安机关重任在肩。

  2006年以来,按照公安部党委的决策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连续10年组织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矿区爆炸物品、硝酸铵专项治理,对非法制贩爆炸物品等涉爆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苗头、防微防渐防端倪,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强化清查收缴中,各地公安机关深化枪爆物品大排查专项工作,严格落实查缴责任,切实强化宣传发动,始终紧盯易滋生涉爆隐患的城乡接合部、出租房屋、废旧厂房等重点部位,全面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整治,及时发现、收缴流散社会的非法爆炸物品。

  在强化倒查追责中,各地逐一落实领导责任,逐一盯办倒查,一律查清涉案枪爆物品来源,严格倒查涉案地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对因清查不认真、核查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协作不得力导致发生重大枪爆案件、事故的,严肃倒查追究相关单位、部门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据统计,2006年至2016年,全国共查破涉爆案件5.8万起,处理涉爆违法犯罪人员7.9万名,抓获网上涉爆在逃人员1.6万名,查没收缴炸药3.2万吨、雷管9365万枚。通过持续不断的专项整治,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等重点地区私制、私存爆炸物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爆炸案件、事故数量保持逐年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

  抢抓机遇,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全国爆炸案件数量保持了逐年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在我们这样一个民爆物品使用量高居世界第一、烟花爆竹产量占全球近9成的国家,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信息化工作功不可没。

  近年来,在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思想,在开展雷管编码打号管理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国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工作。截至目前,系统共录入生产单位276家、销售单位1674家、爆破作业单位9492家、从业人员47.5万名,累计采集153亿枚雷管、7150万吨炸药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全环节信息。

  2003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成功实施雷管编码打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爆炸物品管控难题,建设应用了全国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统、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管理涉爆单位、涉爆人员、爆炸物品信息及关联关系,实现了对雷管、炸药、硝酸铵、烟花爆竹的动态、全面、严密、准确管控。

  全国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启用后取得明显成效。在《从严管控民用爆炸物品十条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应用本地监管系统平台,并将其作为民爆系统的有益补充,用来帮助提升民爆物品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水平。譬如,广西将自主建设的信息系统、监控平台与全国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整合,统一建设中心数据库,统一开发智能分析工具和研判模型,统一部署安全防护和系统维护,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全面贯通;新疆将相关危爆物品信息系统进行前端综合集成,利用公安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实现“一次登录、多业务应用、个性化扩展”,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有效提升民警工作效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以大数据倒逼爆炸物品治理能力提升的态势已经形成。各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正牢牢抓住这一新机遇,全力打造爆炸物品信息化“升级版”,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机制,规范化建设硕果累累

  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强,安全责任重大,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按标准、按制度严格执行,对所有涉爆安全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的工作态势。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安部先后发布实施了《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民用爆炸物品警示标识、登记标识通则》《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爆破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和管理要求》《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及管理》《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及管理》等10余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制定了《从严管控民用爆炸物品十条规定》《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公安机关处置爆炸物品工作安全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为核心,规章、标准、规范为主体的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根据公安部部署,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有力推动解决了机制性、体制性问题。湖北出台了《湖北省烟花爆竹管理办法》、江西修订了《江西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福建出台了《关于危险物品“一体化”监管工作改革的意见》、四川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工作的意见》、云南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新疆出台了《允许个人燃放烟花爆竹产品标准》……这些规范性文件旨在通过严格执法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成本,真正形成震慑力、威慑力,让企业和个人不敢违法、不愿违法,切实提高整个社会和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破解症结,管理创新成绩斐然

  2015年2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按照“业务大轮训、远程大比武、现场大比武”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组织全国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民警开展大轮训大比武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316名教官分别在903个轮训班授课,集中轮训3.4万名监管民警,并抽取2455名监管民警参加全国统一远程比武。

  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基层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次实战,大轮训大比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基于此。

  针对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先后推出了现场混装爆破作业、电子雷管流向监控、烟花爆竹禁限放、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控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建立了爆炸物品运输通报、重点地区挂牌督办和国防工程建设、影视烟火爆炸物品管理等一系列机制,推动基层执法监管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规范高效。

  加强爆炸物品监管工作,管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各地公安机关近年来结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实际,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不断推动管理制度改革、警务机制创新,着力提升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服务质效。

  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方面,各地进一步发挥网络服务平台作用,实现爆炸物品安全监管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真正实现企业办证从“路上”到“网上”、从“自己证明”到“系统比对”的转变。

  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方面,各地全面梳理爆炸物品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改进监管方式,能公开的公开、能上网的上网,切实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

  爆炸物品管理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安全监管业务工作明显改进。当前,各地公安机关正以实战需求为指引,不断增强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人民公安报南宁7月8日电 记者 周旭亮)

京津冀15家法院异地立案等领域开展司法合作

今后,三地协议法院间将在异地立案、送达、审判、执行等领域开展合作。

“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特别节目将在央视播出

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特别节目,将于7月10日晚间19点55分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无法交易的业务”如何制造惊天骗局?

短短几年间,“兴麟系”房屋中介公司在全国广泛布局,造成购房者超10亿元损失,然而其骗术却并不高明。

令人泪奔!“对不起妈妈,我撒谎了。”

我在电话里对您说,我很好,请放心。对不起妈妈,我撒谎了。有些话,我只能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