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张敏,每天上班都要盯着电脑屏幕看上十多个小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把网络犯罪嫌疑人从虚拟世界里揪出来。三年来,他出差在外超过500天,总行程超过10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份40个城市,参与侦破的案件超过百起,亲手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追赃减损数千万元,以普通侦查员的身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不普通的成绩单。
网络黑客的一线捕手:
20小时锁定侵犯公民信息案件嫌疑人
2016年6月某网站报案称,自2月份起,大量网站账号出现集中性异常登录,账号被盗申诉每日达2000余条,公司系统数据疑似被盗,且情况还在持续。
作为办理该案的民警,张敏凭借多年涉网案件侦办经验,敏锐地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起黑客非法盗取网站账号,进而窃取公民信息的严重案件,而且涉案信息量有可能十分巨大。鉴于案件重大,按照市局部署,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和海淀公安分局等单位,立即成立专案组,并指定张敏作为负责人之一,集中力量全力侦办。
当天晚上,张敏便和其他民警一起赶赴网站,连夜调取系统日志,现场分析被盗账号的网络特征。面对海量日志数据,张敏等3名侦查员围绕被盗账号的异常情况细致梳理分析,仅用20个小时,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一刻不停,张敏等民警前往四川绵阳,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蹲守,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现场勘验结果也印证了张敏前期的猜测,民警先后从该嫌疑人电脑中起获了约40亿组涉及公民隐私的网站身份认证信息及数十款扫号软件,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侵犯公民信息案件。
经过审查,进一步获悉了该嫌疑人通过组建QQ群、论坛发帖、淘宝网等渠道大量出售某网站公司账号及扫号程序,累计获利约十万元人民币的犯罪事实。
至此,仅用6天时间,张敏和专案组成员一起破获了这起侵犯数十亿组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彰显了首都警方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能力和决心,对网上违法犯罪人员形成了有力震慑。
网络犯罪的破案先锋:
为“比特币”案件侦破提供标准依据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犯罪的方法、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新型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不时涌现,而现行法律法规由于立法的滞后性等原因,对这些新型涉网犯罪依法打击缺乏具体的规定,办案人员必须充分运用法律知识,沟通协调多个部门,公平公正地对案件进行依法处理。
2014年,网络上新兴了一种虚拟电子货币——比特币。国内有不少网民投资其中,网络黑客也将黑手伸了进来。
6月,网安总队接比特币经营交易平台火币网报案称,有人入侵平台系统获取用户账户和密码进行交易,造成用户损失超过20万元。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立即成立专案组,作为重要骨干,张敏利用自身技术特长,仅用5天就锁定并抓获了嫌疑人,原本认为案子即将顺利办结,但在比特币价值认定环节却卡了壳,由于没有先例,案件陷入僵局。
张敏没有放弃,他一连11天翻阅法律资料,逐一找出适用法条,三个月内7次到海淀区物价局、海淀区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当面与工作人员反复沟通,不断给负责人讲解案情,讲解比特币原理,终于得到了“以当日比特币交易价格为依据”的认定标准。这起比特币案件得以顺利侦办,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为之后全国多起涉及比特币价值认定的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标准依据。
守护百姓钱袋子的网络尖兵: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3年追赃减损千万元
张敏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因为对他来说,能亲手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帮老百姓做些实事,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近年来,面对令普通群众蒙受重大损失且侦办难度大的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张敏主动请缨,多次深入福建安溪、海南儋州、广西宾阳等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地,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并利用独创的虚实结合侦办方法,在2013年至2016年间,连续侦破了“4.14淘宝购物链接钓鱼诈骗”、“冒充银行客服提高信用额度诈骗”、“手机拦截码诈骗”等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余起,为企业、百姓追赃减损超过千万元。在侦办某银行信用卡被盗刷案期间,他一方面依托网络技术优势,锁定了嫌疑人QQ号、手机号及所在区域,远程摸清了嫌疑人作案方式,另一方面活用传统侦查思维,连续两天两夜,通过与快递员、房东、中介等6名与嫌疑人有直接接触的人员逐一联系,精确锁定了作案地点,并和战友们一起在福建安溪、山东德州、江苏南京等地一举将转账、取款、实施诈骗、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嫌疑人全部抓获,将犯罪集团连根拔起,实现了规模化、根源性打击,为全国各地网安部门侦办打击该类案件探索提供了有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