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韩宇
信息种类更加多样、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泄露源头更加复杂、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近日,辽宁省公安厅通报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披露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五大特点。
数据显示,2016年4月辽宁省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1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6名。
辽宁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通过案件分析,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信息种类更加多样。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从简单的公民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发展到公民的手机通讯录、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物理位置信息等,涉及的公民信息更为私密。
涉及领域更加广泛。遭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及金融、电信、教育、医疗、工商、房产、快递等部门和行业,共计几十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及密码等也成为不法分子交易的对象。
泄露源头更加复杂。除黑客入侵窃取、行业内部人员泄露、设立钓鱼网站骗取之外,还出现了使用专门扫号软件扫取密码的不法团伙。
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犯罪嫌疑人依托QQ群、网站、黑客论坛等,使用网络电话、虚假身份等进行联络,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相互交换、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去年9月2日,铁岭网民王某公然在网上叫卖出售公民身份证正反面、手持身份证、营业执照高清照片。经查,自2016年以来,王某通过互联网与鞍山网民崔某进行勾连,并在崔某处通过云盘的方式多次大量购买公民身份证正反面等公民个人信息。崔某还向杭州网民徐某某出售过公民个人信息,徐某某用买到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手机卡实名制绑定。并且崔某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来源为江西网民陈某某。今年2月19日,铁岭警方陆续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
“此案中,查获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复杂,一旦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该负责人介绍,此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