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8时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抗震救灾现场,一名名身穿公安边防作训服的官兵正站在废墟中,脸上布满了尘土和疲惫的表情。
5月11日5时58分,塔什库尔干县发生5.5级地震。驻守在这里的公安边防部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出动300余名官兵投入抢险救灾。6时5分,100余名公安边防官兵整装完毕,奔赴灾情最为严重的塔什库尔干乡库仔贡村。
震后的帕米尔高原一改往日的晴空万里,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悲伤。
牧民居住的房屋及建造的牲畜圈多为土木结构,倒塌比较严重。公安边防官兵站在废墟瓦砾上,清理、搜索、呼救。灾情就是命令,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在尽最大可能救出被掩埋的群众。
此时天还没有亮,官兵们借助手电筒搜寻,一遍遍高声呼喊:“有人吗?这下面有没有人?”
一名来不及逃离的牧民被埋在废墟下,只露了一只脚在外面。
“快!快!快!时间就是生命。”官兵们在救援工具不充足的情况下,徒手刨出压在牧民身上的砖块。15分钟后,这名牧民被成功救出,并被紧急送往医院。
随后,官兵们发现了更多被废墟掩埋的牧民。大家顾不得喘口气,来不及包扎被石块、砖块划伤的手,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余震一次次袭来,官兵们毫不畏惧,只想着用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可能,救助更多被困牧民。连续7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官兵们从废墟下成功救出12名牧民。
天亮了,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中,官兵们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喊累。他们面对灾难,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持续奋战在一线。
11日16时许,官兵们搜救至一座已经坍塌的土坯房时,塔吉克族老人达君·卡斯木跑过来告诉他们,这家人搬到县城去住了,家里没人,不过有半吨青稞和小麦被土坯掩埋。官兵们闻讯立即展开清理工作。
红其拉甫边检站医生王向野对正在清理土坯的战士王伟超说:“你去休息一下吧,我看你的嘴唇不太对劲。”“这种关头,我不能离开,我得和战友们一起战斗。”王伟超一边说,一边抬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王向野看得出来,虽然他说没事,但是眼睛里写满了疲惫。
就在装有粮食的麻袋刚被官兵挖出时,突然有人大喊:“伟超,你怎么了?”大家回头望去,只见王伟超捂着胸口直挺挺地躺在废墟上。
“这是高原反应!大家别围上来,我们4个人一起把他抬下去。”作为医生,王向野知道刚下夜班的王伟超没休息好,加上这里尘土飞扬,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快,把他抬到空旷的地方去。”王向野又让战友们帮忙把王伟超的上衣解开,拿来矿泉水,给他灌了几口水。休息了几分钟,王伟超才慢慢睁开眼,缓过神来。嘴唇乌青、满身泥土的他拗不过大家,没再投入救援,坐着休息,表情凝重。
“叔叔,这个给你吃!”一名塔吉克族小女孩走过来,将一罐八宝粥递给王伟超。她家就在附近,看到王伟超晕倒的那一幕后,便走过来打算把自己的午饭给王伟超。望着小女孩诚恳的眼神,王伟超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不饿,你吃吧,谢谢你!”
“我们很多救援官兵都没有来得及吃饭,他们一直都在参与救援。”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喀什支队支队长高金壮说,救援官兵饿了就啃口馕,累了就地休息一会儿,始终保持救援工作不间断。
据统计,公安边防官兵已疏散受灾群众600余名,协助地方党委、政府转移受灾群众1.2万人次。
救援还在继续,废墟之上还在继续播撒希望——目前,更多新疆公安边防官兵正陆续加入到抗震救灾队伍中,用点滴之爱汇聚成大爱,温暖着这个“受伤”的地方。
(文/陈莉 刘涛 图/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