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热议"一带一路"司法合作 建多边仲裁争议解决机制
未来网 北京5月11日电(见习记者 程婷)“自‘一带一路’倡导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法律纠纷也有所增多,考虑到沿线国家复杂多样的法律制度和语音文化,为保障‘一带一路’‘五通’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司法合作。”5月10日,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专家、教授朱伟东说道。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三年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在建设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今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

图为研讨会现场。未来网见习记者 程婷 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5月10日,海淀区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成立及“法律服务‘一带一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在法律服务“一带一路”研讨会上,与会的法学教授、法律专家、律师们就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好法律服务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司法合作在多边合作领域更注重投资和商事仲裁领域的合作,在民事领域的多边司法合作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在双边司法合作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注重刑事司法领域的合作,对民商事司法合作领域关注较少。”对此,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专家、教授朱伟东认为,在今后的司法合作中,中国应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仲裁争议解决领域加强合作,同时扩大在民商事、刑事领域的双边司法合作。在条件成熟后,可考虑建立多边的仲裁争议解决机制和多边的民商事、刑事司法协助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法治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法律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从企业法务官的角度,做到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能更好地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务总监郭卫华说,为此,企业法务官要加强学习,提高识别、防范风险和处理多边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管齐下、通盘考虑的办法妥善解决纠纷。
“不论是物流通道和交通组织的规划建设,还是物流节点的规划建设,最终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在其沿线形成通道和节点体系,并构成现代物流的项目集群,而这些项目的推进可以说须臾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院物流产业研究所所长韩功华说,这种情况下物流产业对法律服务的要求变得更高也更严,法律服务的难度也变得更大,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律师协会与行业组织之间、律师团队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韩功华认为,有必要按国别深入开展沿线国家的法律、交易习惯研究,为走出国门开展贸易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并可开展包括顾问、代理、辩护、保理、追偿等在内的“全价值链”法律服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丛立先表示,北外正在探索实践依托北外的外语教学优势,培养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契合“一带一路”法治人才需求的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法律人才。

图为研究会及研究中心成立揭牌。未来网见习记者 程婷 摄
当天,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社科院、海淀区司法局、海淀区律协及各律师事务所的近百名法学教授、法律专家、律师等一同见证了海淀区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的成立、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