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公安局紧紧围绕“队伍零违纪、执法零过错、办案零信访、大案零积压、小案零懈怠、黄赌毒黑恶零容忍,建设平安信阳”的总体目标,紧盯安全感、满意度、公信力、信息化四个重点,实现了各项公安工作持续攀升、整体向上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八类严重暴力刑事犯罪同比下降23%,27起现行命案全部破获,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3%,破获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同比上升32%,止付资金1067.4万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以打开路,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信阳市公安机关终始坚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统筹“打侵财、除黑恶、铲毒害、扫黄赌”四大战场,每周通报,每月讲评,每季度总结表彰,促进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全面提升。
据信阳市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负责人介绍,2015年11月以来,他们坚持顶层设计,建成了集打击、整治、管理、防范、宣传为一体的信阳市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构建“统一指挥、统一研判、统一协调、统一串并”的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打掉虚假信息诈骗团伙25个,抓获涉案人员168名,破获虚假信息诈骗案件464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创新模式,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信阳市公安机关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网格化巡逻、治安状况预警为立足点,实现空中布网、街面屯警、四色预警,全面推进“平安信阳”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完善,信阳市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主要路口、治安复杂场所监控全覆盖。同时,信阳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大数据、警务云建设,探索实施以各类监控资源为支撑的“智慧警务”,提升动态治安掌控能力。201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监控资源直接和辅助破案9702起,占全市破获刑事案件的48%。2016年,信阳市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信阳市公安机关按照“重点部位定点武装执勤、公安特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和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的要求,在火车站、高铁站实行武警、特警、交警、辖区民警和铁路民警“五警”联勤联动,在中心城区人员密集区实行武警、特警联勤联动,并搭建特警武警联勤巡逻、110专业勤务队动态巡逻、市局和分局叠加巡逻“三级巡逻防控网”,全面构建守住重点部位、防住主干道、控制多发案区域的大巡防格局,通过采取军警联勤、武装巡逻、车步结合、多警种配合等巡逻方式,提升快速反应和打防犯罪的能力。
此外,信阳市公安局组建110接处警专业队,全面推开各县中心城区110接处警改革,研发推广集警力报备、警情推送、警信互递、警情反馈、警情统计、短信群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及时通”信息系统,初步构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合成勤务站为依托,以巡区巡组为基础,全时空、精准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新格局。
2016年8月17日,信阳市公安局创新“公众安全指数”发布模式,将“公众安全指数”按照分值分为绿、黄、橙、红“四色”,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报纸和网络就可以从图表中直观地看到当地治安、交通、消防状况。
推行“一村(格)一警”,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信阳市公安局强力推行“一村(格)一警”工程,将警务工作站建在百姓家门口,明确包村民警“五个一”创建目标,即一支巡防队伍、一个警务工作站、一套视频监控系统、一个法制宣传阵地、一套防范工作预案。在此基础上,研发推广手持警务信息上传系统,包村民警所有警务活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适时上传。
信阳市公安局还大力推进包村民警在村(居)两委兼职,严格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室站建设个性化、网格管理精准化、基础工作信息化、机制运行规范化、包村进格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备专职社区民警361名、招录专职辅警2575名,重新规划建设339个警务室、1965个警务工作站、517个城区网格、13个安全防范体验馆。据统计,2016年,全市89%的村组实现“无刑事案件”的目标。
“互联网+执法公开”,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
信阳市公安局大力推进“互联网+执法公开”,建成“信阳阳光警务执法公开系统”,着力打造集执法办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办事办案流程、服务监督、警务工作、行政管理、网上办事和执法问题投诉受理为一体的“九公开一投诉”执法公开平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警务工作秘密、未成年人以及个人隐私等不公开事项外,一律按照报警时间自动编码回复、短信自动告知、接处警网上公开、受立案网上公开、强制措施网上公开的要求,全面落实执法办案信息公开化,着力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同时,信阳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执法视音频管理系统建设,建成覆盖11个分县局、12个局直实战化执法单位、分局56个派出所和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公安执法记录仪的全覆盖配备、动态化补给、智能化管理;建立执法办案效能季度评查制度,主要针对伤害案件调查取证不规范、现场勘验不规范等导致案件久拖不决、引起群众投诉上访多发的问题,实行个案督察、重点评查、公开讲评,努力实现民警执法过错下降、有效举报投诉下降和执法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工作目标。(夏吉春 李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