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2016年58万老赖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2016-12-23 20:34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添科技之翼 织惩戒之网 敞阳光之窗

今年58万老赖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法制网北京12月23日讯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工作则是这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案件得不到执行,司法公正就会大打折扣,司法公信力就显得无比苍白。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解决执行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顶层设计按下快进键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正是从那一刻起,全国法院系统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集结令”已经发出,向执行难发起总攻的“冲锋号”正式吹响。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最高人民法院立足中国国情,科学谋划解决执行难的顶层设计,在执行理念、执行方式、执行管理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积累解决执行难的实践经验,勾勒出一张清晰可循的“路线图”。

  为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最高法提出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着力抓好执行规范管理、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执行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整治行动、努力改善执行工作环境。

  在勾勒宏伟蓝图、布局全面战略的同时,最高法连出实招,带头向执行难发起猛攻。

资料图

  今年11月底,最高法通报6起拒绝执行刑事案件典型案例。6起案件中,被执行人拒执手段多样,主体有自然人也有公司,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据了解,此举不仅强化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法律威严,提高了对拒执行为的震慑作用,也对各级法院依法开展执行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时隔不久,最高法召开全国法院执转破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有关工作,要求全国各级法院积极推动“执转破”工作全面开展。

  最高法审委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谈到法院“执转破”工作时说:“执行法院发现被执行企业法人符合破产条件,经有关当事人同意后,执行法院应当及时将企业移送破产程序,通过破产化解相关矛盾纠纷。”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谭秋桂认为,“执转破”是推动法院执行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未来通过相关程序上的不断完善,将为执行工作带来更多助力。

  在最高法的有力号召和科学指引下,各级法院纷纷“亮剑”出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实践,将阻碍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毒瘤”逐一清除。

  执行信息化大显神威

  上海法院目前共完成了两千万条与银行之间的“点对点”信息查询,如果按传统办案方式,行车公里数相当于绕地球6000多圈。如今,大数据管理系统已成为上海法院破解执行难的有力武器。

  智能化是执行工作将来的趋势。

  最高法提出,要建设执行信息化3.0版,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政务网、专网等实现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网络与政府机构及各社会主体之间的网络连接,建立覆盖全国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执行查控体系。

  执行难,千难万难,第一难就在查人找物上。

  目前,各级法院畅通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发现渠道,基本改变“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模式,实现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全覆盖。

  针对被执行人难找这一问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浙江省公安厅联合建立公安网络协控系统,对法院已决定司法拘留但又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由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协助布控,法院实行全天候24小时备勤制度,及时交接协控到位的被执行人。

  在江苏,执行信息查控系统已覆盖金融、工商、国土、房管等多个领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发江苏法院“执行云”,彻底消除了“信息孤岛”和“信息拥堵”。

  一位申请执行人尝到网络司法拍卖的甜头后说:“按评估价卖掉的话,价款还不够偿还我的欠款,没想到通过网络拍卖可以卖这样的高价,这下我的欠款能全部兑现了。”

  实践中,传统的委托拍卖存在效率低、不公开、变现难等问题。受宣传范围、竞拍人数等限制,围标、串标等情形尚不能完全杜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执行效果。

  对此,江苏实现了“三个全部两个零”,即全省法院全部入驻淘宝网、需要变现资产全部网上拍卖、拍卖环节全部网上公开,司法网拍实行零佣金、零投诉。截至今年8月底,江苏法院已进行司法网拍32092次,成交金额171.66亿元,同比增长64%,司法拍卖违法违纪现象彻底杜绝。

  网评网拍见阳光,以公开促公正。

  福建法院坚持“互联网+执行”,开发应用网络司法评估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评估机构入围、选定、考核和评估报告等情况,运用大数据评估确定标的物拍卖保留价或随机电子摇号选出评估机构,取得显著成效。

  信用惩戒有效治老赖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当地网站上公布了两批失信人员名单,迅速引发数万网友“围观”。

  与以往不同的是,名单中均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民间称其为“官赖”。

  在福建南平,“官赖”的日子也不好过。当地相关部门通报了200余名特殊主体被执行人,其中两名处级干部因拒不履行判决被调整工作岗位。

  随着信用惩戒之网日益收紧,老赖们越发感到寸步难行。

  明明具备偿还能力却拒不履行法律义务, 借助假离婚、假合同转移财产,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制造资不抵债的表象,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干扰、阻碍执行……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抗拒执行一直是执行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最高法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和信用惩戒合作,构建了让失信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在精准打击老赖方面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最高法执行局局长孟祥介绍说,截至目前,共限制730多万人次购买机票、190多万人次购买火车票。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6.7余万人。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55万余笔,涉及资金65亿余元。这些措施产生了极大威慑力,58万多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一批长期难以执行的案件得以顺利执结。还有很多被执行人迫于联合惩戒制度的强大威慑力,提前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有效缓解了执行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去年年底,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江西日报社、江西电视台和18家银行金融机构启动“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建设,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数据共享,探索多元合作,开创了人民法院、新闻媒体、银行金融机构联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新模式。

  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260万余人次通过法媒银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平台曝光的2.18万名老赖中,有3576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自动履行率为16%,标的额达2.1亿元。

  如今,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传媒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孟祥说,最高法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开通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每天曝光自然人和法人各一名,并定期曝光典型失信惩戒案例;许多地方法院还进行了创造性探索,通过微信、微博、金融机构网点触摸屏、公共场所电子屏播放信息、制作动漫等方式广而告之,不断加大失信名单的曝光力度,扩大影响,形成舆论压力。

  不断创新机制在路上

  近日,一位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执行当事人给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送来锦旗。原来,重庆四中院受理这起案件后,执行局局长周鸿通过统一调配执行资源,积极与保险公司、交警部门对接,仅用6天便将此案执行到位。

  据了解,重庆四中院注重探索完善统分结合的执行管理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由中院提级执行,有效消除了法院内部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问题。

  重庆四中院院长孙海龙说:“我们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实现了与国土房管、车辆管理、规划、建委等部门的联动,注重信息交换与共享,综合加强网络化执行查控体系、联合信用惩戒体系的建设和运用。”

  不仅如此,重庆四中院还紧密结合农村地区乡土司法特色,加强与当地基层组织联系沟通,充分利用便民诉讼网络建立起基层协助执行网络,助力合力解决执行难。

  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自身实践相结合,重庆四中院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执行工作力度和成效均得到明显提升。今年1月至11月,重庆四中院辖区两级法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3577件,执结10422件,分别同比上升49.1%、50.4%。

  山东省青岛市法院系统不断加大强制执行措施,今年1月至11月,开展“执行利剑”“春雷”“暖冬”等集中执行行动256次,出动人员3237人次,依法对被执行人实施拘传1662人,司法拘留998人,罚款71人58万元,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9案9人。

  青岛法院把财产报告作为执行强制的必经程序,对不如实申报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惩戒,推行悬赏执行,今年以来共对5名举报人奖励悬赏金5000元。一系列反规避执行行动,有力打击了拒不执行、逃避执行、拖延执行等失信行为,有效执结了一大批案件,充分彰显了执行威慑力。

  添科技之翼、织惩戒之网、敞阳光之窗、聚洪荒之力……全国法院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破解执行难,让更多的“纸上权利”变成了“真金白银”,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关报道

16省出台相关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农业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加快推进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组织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河北省委原常委景春华受贿涉案1.46亿,一审获 ...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景春华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如何理解组织部门要敢于为干部说公道话

组织部门要敢于为干部说公道话,是组织部门很好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是组工干部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爸爸陈清洲

陈清洲有很多称号:“亮灯警察”、“最爱帮助人的警察蜀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2016央视年度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