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雾霾预警非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

2016-11-19 23:07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新华社太原11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连日来,山西太原持续出现重污染天气,AQI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一路领先”。环保部18日通报称,在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太原未及时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在环保部督查组的敦促下才发布黄色预警。“环保部点名批评太原”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舆论普遍关注。

  事实上,包括太原市在内的一些地方,面对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不及时、不主动的问题并非个案。此前每有重污染来袭都有群众质疑:为何雾霾这么严重,政府还迟迟不发预警?记者注意到,当地即便发布预警,也并非第一时间放在政府官网等即时平台,公众往往要到次日才能通过纸媒获知预警信息。

  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是基于当前我国异常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出的,旨在提前预警、及时响应,避免重污染天气的持续恶化,加强对公众健康的防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均制定了专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看起来相当完善,有时却在重污染天气到来时沦为一纸空文。正所谓重度雾霾之中,机器照响,工地照开,污染照排,应急机制停在“纸头”而未落到手头。这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法治思维,不依法依规办事。

  预警发布滞后,也凸显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应急机制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不够细化、具体,缺乏操作性;一些地方的政府预案与部门专项实施方案、企业具体操作方案缺乏衔接,相互支撑不够;一些地方缺乏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测研判的技术力量,难以改变被动响应的局面。政府在防治重污染天气中担负着主导职责,应该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完善预警应急体系。

  说到底,面对重污染天气预警不及时、应急不主动,根本上还是没有将群众利益真正放在心上、落到实处。空气质量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每当重污染天气到来,也总会引发公众高度关注。面对公众关切,政府怎能不积极回应、不主动发声?面对雾霾中依然冒黑烟的烟囱,照常尘土飞扬的工地,政府怎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置群众感受和切身利益于不顾,甚至漠然视之,反映出个别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

  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抗击雾霾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只有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呼吸”放在心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凝心聚力共保一片蓝天。

相关报道

聚焦:从硅谷到乌镇,看中国数字经济蜕变

11月16日-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高朋满座,贵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来到这里,畅谈互联网治理...

传媒大学女生被害案嫌犯受审:认罪未道歉

被告人李斯达以拍电影为名,骗出中国传媒大学女同学周云露并将她残忍杀害,其被指控故意杀人罪受审,该案不公开开庭。

揭秘公安部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案件一日不破,群众一日不安,民警一日不休。案件侦破后,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告慰,法律的尊严得以彰显。

无悔誓言

我有幸可以成为一个执笔者,为监狱人民警察这个群体“发言”,即便创作的过程再苦,再难,也是值得的,而这也是我的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