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安全阀”
白银“1+3+10”工作法顺利化解矛盾纠纷
干了一年,却没拿到应得的60余万元报酬。10月24日,李某等10名务工人员赶到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信访局接待大厅,要求政府予以协调处理。
靖远县立即启动“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程序,将其载入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台账上,由靖远县县长刘力江包案化解。
刘力江立即主持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最终达成了给付工资方案。
3天后,60余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到务工人员手里,一起重大信访事项妥善化解。
这是白银市利用“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顺利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据统计,白银市今年探索建立了以“一套风险防控工作台账”为核心的上述工作法以来,全市共排查重大信访事项等9大领域内的各类风险点318个,化解248个,化解率达77.9%。
白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孝礼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工作法在全市的推行实施,推动了新常态下维稳各项重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实现了主动创稳、主动治理、主动防范,有效拧紧了社会稳定风险防控的“安全阀”,成为白银市维稳工作的一张新品牌。
马某和王某是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的居民,两家一墙之隔,多年相安无事。
今年5月,马某修建了院墙,导致王某的车辆无法出去,两家的火药味浓了起来,双方各不相让,几次差点打起来。
兴平路街道办事处在接到社区工作人员对此事的上报后,立即启动“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派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劝解。
最终,马某主动将院墙向后移了50厘米,路通了,矛盾也烟消云散了。
基于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白银市委委政法委在调研基础上,于今年初创造性地提出“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
白银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振军介绍,“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即建立一套风险防控工作台账,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置三步工作体系,创新完善公安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矛盾化解、应急处理等10项机制。
“围绕建立一套风险防控台账,要求市直部门及各县区要分四个阶段有序推进这项工作。”王振军介绍,第一阶段要深入排查各类风险点,切实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第二阶段要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限时化解;第三阶段要多管齐下,集中化解;第四阶段要总结验收,建立长效机制。
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德政社区有一条排洪沟,常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附近数百户居民的生活,居民也多次向社区反映希望解决。
社区工作人员经过排查,于今年4月向街道递交了报告,兴平路街道将此问题以“重大风险点”形式载入街道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台账,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吕东明包案解决。
吕东明介绍,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与区政府分管领导、开发商协商,最终确定由街道办牵头,区水务局、城建局等多个部门参与协调,用钢筋混凝土对污水沟上口进行全封闭改造。
目前,这项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困扰居民多年的环境问题将彻底解决。
“兴平路街道的风险防控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每月都会召开专题会对搜集来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台账实行管控和化解销号制度,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紧急程度和重大程度,风险等级较高的由街道办主要领导进行包案限时化解,化解消除的及时销账。”吕东明说。
平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守勋介绍,为了落实市委提出的“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平川区建立了全区风险防控总台账和九类分台账,确保了区乡两级责任主体对每一个风险问题、隐患、矛盾都做到心中有数,采取领导包案、挂牌督办、集中交办的方式,推动有效化解。
此外,平川区还将建立风险防控台账工作纳入年度政法综治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评。
甘孝礼指出,“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法是一项工作创新,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白银市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继续完善风险台账建设,既要管控好显性风险,也要努力把隐性风险排查出来列入台账,明确责任人及时化解,以此构建社会稳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赵志锋 马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