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谣言必须依靠法律来终结

2016-11-04 11:16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要建立健全谣言查处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谣言认定机构,依靠专业人员进行辨别,查实为谣言后,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谣言文章,65.6%的受访者觉得周围年轻人中招谣言的情况多。57.9%的受访者指出有图片和照片的谣言文章最不容易辨认。科学研究(62.8%)、权威媒体(62.2%)、著名教授(52.4%)是谣言最常用的旗号。(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网络上尤其是自媒体中广泛传播的海量信息,如何辨别其真假成为不少人网上阅读的难题。尤其是那些打着“科学研究”“权威媒体”“著名教授”等旗号被“热传”的虚假养生类、食品安全类文章,虽然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辟谣,但却鲜有人为此受到处罚,如此现状,实实在在地击中了法律的软肋。

  打着专家等旗号迷惑他人、增加其谣言的可信度,这是谣言的共性。如曾经广为流传的“顶着花儿的黄瓜用了避孕药”“一家三口吃剩菜致癌”等等,尽管相关部门已证实其为谣言,但谣言早在辟谣之前就已在公众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即使有些平台就此进行了辟谣,可类似的新谣言依然大行其道,辟谣陷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困境。

  各类网络谣言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隐性的,且没有固定的受害者,查处起来确有一定的困难。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在不断地健全法律体系,但在如何有效惩治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生活类谣言方面,法律还有一定的空白。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造谣入刑的话,要么是有具体的受害对象构成侮辱、诽谤罪,要么是以营利为目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打着科学旗号的谣言肯定不是针对具体的受害对象,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那就无法以这一司法解释来予以打击。而刑法修正案(九)虽然新增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但只有编造、传播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才构成此罪,“吃剩菜致癌”类谣言也就无法按此罪予以查处。

  从刑法角度难以找到打击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生活类谣言,那治安处罚是否可行?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这条规定看似能够制裁那些造谣者,可在打击谣言取证难、认定难的当下,即使造谣者被及时查处,但拘留5日、罚款500元还是难以有效震慑造谣者。

  谣言大行其道,就是对法律的亵渎。网络空间的真伪,需要科学来予以澄清,但网络空间的秩序,必须要依靠法律来维护。首先,要建立健全谣言查处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谣言认定机构,依靠专业人员进行辨别,查实为谣言后,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其次,要完善打击的相关规定,对刻意扩大和转发虚假信息的行为,应一并纳入此范畴予以惩处,使那些主动成为谣言“二传手”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用法律终结谣言。(许 辉)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