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从优待警机制 推出暖警惠警举措
吉林“三帮扶四关爱”营造和谐警营
国庆节前夕,吉林省公安厅举行2016年助学金发放仪式,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胡家福出席仪式并为英烈子女发放助学金。据统计,截至目前,吉林省公安厅已为公安英烈子女发放助学金、补助金200人次,共计50余万元。
吉林省公安厅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从优待警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结合省情实际,从为民警办实事入手,组织开展“三帮扶四关爱”活动,把暖警惠警举措变成广大民警关注、信赖的从优待警工作机制,凝聚了警心、鼓舞了士气,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从优待警聚焦特殊群体
确定了帮扶大病特困民警、困难派出所、公安英烈子女和关爱伤残民警、英烈遗属、功模民警、民警配偶的举措
针对近年来从优待警工作存在的瓶颈问题,吉林省公安厅研究确定了帮扶大病特困民警、困难派出所、公安英烈子女和关爱伤残民警、英烈遗属、功模民警、民警配偶的“三帮扶四关爱”暖警惠警举措,缩小光圈、对准焦点,把从优待警重点放在最需要关心帮助的特殊群体、特殊对象上。
“我们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在帮扶关爱的范围上求准,在措施办法上求实,在质量效果上求优,集中力量解决民警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用一件件落地生效的实事为广大民警送去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张海泉表示。
吉林省公安厅在基层调研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基层派出所工作环境艰苦,办公条件简陋。有的困难派出所由于欠缴采暖费,冬季取暖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基层民警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因病致贫。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吉林省公安厅把从优待警措施重点落在急需帮助的群体上,为他们解决困难,摆脱现实困境。工作中力求不让一个群体受困,不让一个民警落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
“三帮扶”排困解难
采取日常帮扶和集中帮扶相结合,定点帮扶与紧急救助相结合,帮助解决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吉林省公安厅以大病特困民警、困难派出所、公安英烈子女为重点,采取日常帮扶和集中帮扶相结合,定点帮扶与紧急救助相结合,开展“三帮扶”活动,为帮扶对象解决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为使帮扶工作制度化、精确化,吉林省公安厅在大病特困民警中,确定以9类重病、23类大病作为帮扶对象基本标准,由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履行申报、复核、公示等程序,做到精准发力、公开公正。省公安厅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地方公安机关配套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1000名大病特困民警集中帮扶。每年春节走访慰问,厅党委成员亲自带队深入困难民警家庭,送去慰问金,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征求意见建议。
吉林省公安厅切实加大对困难派出所的帮扶力度,以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落后、受灾受困派出所为帮扶重点,由各地公安机关自下而上层层申报,省公安厅根据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每年确定50至100个派出所作为帮扶对象,拿出专项资金集中对困难派出所实施帮扶。目前,全省已定向帮扶困难派出所200余个。
吉林省公安厅紧贴公安英烈子女的需求和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从2004年开始,省公安厅每两年组织一次烈士和因公牺牲民警子女夏(冬)令营活动,目前共组织活动7次,100余人参加。
“四关爱”送去温暖
全面落实功模民警健康休养规定,拿出专项资金对伤残民警进行帮扶,建立关爱英烈遗属机制,协调解决民警配偶就业问题
吉林省公安厅以功模民警、伤残民警、英烈遗属、民警配偶等特殊群体为重点,结合每个群体的不同特点,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从经济和精神上为这些公安特殊群体送去组织的温暖。
吉林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全面落实功模民警健康休养规定,每年层层组织开展健康休养活动。各地积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功模民警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对获得二等功以上荣誉民警的子女,优先安排到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对参加中考的子女给予加分照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0余名功模民警参加了健康休养,1037名功模民警子女享受到了教育优待政策。
吉林省公安厅每年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对100名伤残民警进行帮扶,两年组织一次伤残民警及家属健康疗养活动。建立关爱英烈遗属机制,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每逢节点深入遗属家庭,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省公安厅每两年组织烈士遗属集中进行一次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治各类疾病;每两年组织一次遗属健康疗养,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为其发放5000元慰问金。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人参加疗养。
针对部分民警家属面临的无业、失业等家庭困难,吉林省公安厅积极协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公安民警配偶就业工作的通知》,采取依托人才市场、与企业用工单位协商、内部招聘文职、利用小额贷款等措施,解决未就业民警配偶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安排1300余名民警配偶就业。(张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