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 摄
陕西延安吴起镇,有个“新窑院”。此院原为吴起宗姓富户所有,南院为长工的住所、北院为户主住宅区。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张闻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院落脚。
位于南院的一间碾磨窑中,中央政治局1935年曾经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
其一,10月19日,进入陕北当天,中央政治局在此窑部署了吴起镇“切尾巴”战斗: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到达吴起,国民党军数部骑兵一直尾追而来,共有2000多人,如同甩不掉的“尾巴”,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
随一纵队率先抵达吴起镇的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前来,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商量作战方案,战斗目标:“决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来”。
红军在吴起镇周边的山岭上和沟道里布下口袋战术,打响对追兵的战斗。此战,红军占据绝佳的山地地形,歼灭国民党军追兵1个团,击溃其3个团,东北军伤亡600多人,被俘700多人。至此,红军切断了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长征中的最后一战。这也是红军进入陕北根据地的第一个大胜仗,为陕北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二,10月22日,召开了确定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其三,10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常委分工决定。
80年后,《法制日报》记者走入这间闻名中外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只有陕北农村加工粮食的碾子和磨。
“当年中央领导开会,就在窑洞地上铺满秸秆,人们席地而坐。没有桌子,中央领导就在这两面碾子上写字。”陕西省吴起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效鹏感慨,“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最终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包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等。新时期的吴起政法干警,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吴起县公安局纪检书记宗华讲述起一件轰动陕西省的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的侦破经过:2014年,吴起县刘某某报案称自己遭遇电信诈骗,直接损失23万余元。破案线索只有嫌疑人曾使用的手机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民警调查发现,这些号码均为虚假信息注册。线索似乎就此中断。“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有人建议放弃,但我们讨论后认为,这正是公安民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候,坚决不能放弃。”宗华回忆说。
专案组围绕银行卡的查询、转账、取款等操作行为,赶赴湖北省天门市、武汉市、仙桃市,四川省南充市,重庆市,湖南省长沙市等地,辗转2万余公里,跨越6省15市,锁定犯罪嫌疑人湖北省仙桃市范某某。
范某某供述其同伙“公哥”的不法事实。专案组又经过大量调查,最终打掉了以朱某某、江某某为首的利用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仅在朱某某住所查获各类银行卡83张,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案件成功破获。
接着宗华的话头,吴起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宏继续讲述:“此案开庭审理时,由我们法院院长王锦春担任审判长。庭审历时近5个小时,最终以诈骗罪判决嫌疑人3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王宏说,“我院人少案多,法官们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完善案件法律文书,已经常态化”。
宗华1994年入警。他说当年派出所只有一辆两轮摩托,有时案子破了,可涉案赃物没法收缴,最后不得不借用老乡的毛驴车拉运。如今公安机关软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决不能丢。县城的巡警、特警,在执勤期间为了能第一时间处警,24小时吃睡都在执勤车内。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就是要缅怀革命前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并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推动政法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吴起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耿文忠认为。
图为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切尾巴”战斗遗址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台建林 曹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