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一场弯道超车正在进行,中国力争大数据应用走在世界前列。而这一次,政法综治部门勇立时代潮头,不仅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打击防范犯罪,而且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推动平安中国建设步入“云上”新境界。 10月11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孟建柱书记要求政法综治部门更加注重运用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看点一:创造性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社会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实战】贵州省依托全省统一的“云上贵州”平台,对社会治理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共享;利用云计算开展从无到有的数据挖掘、从点到面的研判分析,打破地区、部门、警种界限,促进条块深度融合;搭建公安交通集成指挥云平台、重点车辆监管云平台,实现全省交通管理可视化、扁平化、集成化;把大数据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打造生态绿色、智慧管理的新型“云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点评】贵州的探索表明,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正在为社会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贵州虽然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但以非凡的战略眼光,抓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紧扣前沿、超前部署,创造性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后来居上。
看点二:有效解决制约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的瓶颈大数据时代,关于个人行为和社会状态的数据已经无处不在,每个人吃、住、行、消都会留下数据记录。只要把这些数据汇聚好、开发好,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实战】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依托全省23万综治网格员、231万名平安志愿者及360万平安浙江APP用户,建立起了一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高密度信息网。各地推动数据资源从人工采集为主向机器采集为主转变,从无偿提供向平等交换交易转变,努力实现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应用。当前,制约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国家战略正在打破基于权力所形成的各种利益固化的体制壁垒,统筹地方、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资源力量,对数据标准进行集中攻关,尽快建立科学的数据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内外融合难、上下对接难等问题。
【点评】如果说数据是土壤中的“水分”,那么,开放数据就会形成土壤上流淌的“河流”。就像流淌的河流孕育了传统的城市文明那样,开放数据将快速孕育新的智能文明。
看点三: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一批批科技成果正在不断转化为安全防控的核心战斗力,推动社会风险问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让防患于未然成为常态,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预防新阶段。
【实战】江苏省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从原来单纯的110接警、派警,变成了集数据、情报、指挥于一体的工作平台,建立了情报研判、风险预测、人员管控、消防火眼、犯罪预防、电信诈骗拦截、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几百个智能警务实战预测模型。从被动反应式变成超前主动式,预知预警、防控风险成为主要任务。苏州市公安局开发的犯罪预测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可以像人一样自主思考、计算、学习。将实有人口和特殊人群地理信息、天气甚至日落时间等382种相关变量数据输入后,系统通过自主关联计算,能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测预警,由此实现治安精准巡逻和社会风险有效防范。
【点评】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为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趋势提供可能。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让政法综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看点四:应用大数据推进职能优化、机制变革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起来,推进职能优化、机制变革,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实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通过大数据深度应用,探索把公、检、法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嵌入一套数据化程序中,规范了证据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提升了办案的公正性,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程序保障。他们还运用大数据打造智能审判辅助系统、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智能模拟判决系统,为法官裁判提供智力支持,为当事人提供对裁判的理性预期,为法院监督提供保障服务,增强了司法确定性、可预期性,实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点评】数字化、可视化、全程留痕的特点,契合执法司法工作特点和管理监督规律,为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加强执法司法管理监督提供了重要支撑。政法综治工作正在把科技革命与机制变革融合起来,必将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穆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