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海口市妇幼保健医院位于城中村的路口,几个月前每到晚上,手推车摊贩、路边夜宵摊就会将四车道的路面挤占成了一车道,而如今医院前的街道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清洁、有序。”在提及海口市开展“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前后的景象时,国兴街道城市执法中队队长郑揆满是成就感地说。
究竟是什么让公安和城管走到了一起?城管执法又有了哪些新面貌?带着疑问,法制网记者对海口市城市执法人员进行了采访。
从“城管执法”到“城市执法”
“以前,城管在管理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时阻力很大,比如去年有个摊贩为了阻碍执法甚至用热油泼洒城管队员,这种阻碍执法、暴力抗法的案件我们派出所一年下来要处理5、6起。”现任海口市城市警察支队业务指导大队长的陈圣华曾是国兴派出所的所长,他对联合执法前城管执法的境遇感触颇深。
据了解,去年8月海口市推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探索设立城市警察队伍推行“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今年2月海口市开启试点工作。5月海口市公安局城市警察支队揭牌成立。
城管执法车上的字样也随之从 “城管执法”改为了“城市执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执法队员眼中却大不相同。“以前城管是城管,公安是公安,如今成了一只队伍”,陈圣华告诉记者,“有公安在场,城管执法更柔性也更规范,问题在现场就能解决,城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当然城管的加入也加强了我们的警力和巡逻力量”。
“1+1>2,执法力量确实增强了。”国兴街道城市执法中队队长郑揆由衷地说,现在队里辖区城管队员、协警以及公安三股力量共有95人,队伍由公安牵头统一调度,不间断展开巡逻。涉及城市管理的,城管队员按章处置,涉及社会治安的,民警现场处置,二者互相支援,互相配合。
公安介入给城管执法添底气
记者获悉,海口市制定了“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巡逻巡查总体方案,每个城市执法中队原则上设两个联合巡逻执法分队,每个分队按1名警察、2名辅警、2名城管、4名协管的比例组成,不间断地对广场、商业中心、主要道路等人员密集的区域、重要场所进行巡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事情:不久前,国兴街道城市执法中队队员在兴丹路上巡查,发现一商店有违反“门前三包”的情况,当即上前劝导,但女店主符某态度非常恶劣,拒不配合执法,并用充电桩铃口将国兴中队指导员符树日右手划伤。获悉情况后,在附近巡逻的中队长郑揆迅速到现场处置,并将当事双方带到国兴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经询问在场人员和调阅执法记录仪视频,国兴派出所以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对符某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罚。
郑揆说:“以前,城管执法时被骂被打的情况时有发生,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往往也只能以调解为主。现在公安和城管联合执法,遇到暴力抗法的事情,公安就可以现场以阻碍执法进行处罚。国兴中队成立以来共拘留了9名妨碍城管行政执法的违法人员,大大提高了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也大为减少。”
公安加入后,城管执法方式也在改进,简单粗暴执法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现场执法尽量少扣物品强化取证,以减少冲突的发生。“对于占道经营的早点摊,我们执法队员按规定需要暂扣经营工具,至于他们准备要卖的商品,我们都要还回去,尽量减少商贩的损失。”郑揆说,“我们还会把相关法规带给商贩们看或者读给他们听,多一点沟通,城管开展执法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暴力抗法大幅下降
自从海口“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海口市政府出台《海口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公安城管联合执法示范点建设指导工作方案》等多项工作规则,明确了公安参与执法活动的方式和具体程序,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安全面参与执法活动、履行执法职责。
这一执法模式推开后,行政处罚执行率显著提升。截止8月13日,海口城区共处罚、教育、劝导、清理各类影响市容管理规定问题211074宗,结案197917宗,结案率93.76%。
同时,商户与执法者的对抗也明显少了。开展联合执法至今,海口市还未发生围攻或殴打城管人员执法的暴力抗法事件。就整个海口市而言,今年上半年海口警情出现近6年来首次“拐点”:海口市公安局受理的各类警情同比下降9.9%。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公安+城管”联合执法这一创新举措,海口市公安局在法制网2016年第二季“各地政法机关创新指数大比拼”评比中位列第四名。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锐认为,执法难、城市执法尤其难,城市执法引发的舆论事件层出不穷,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海口的新型执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