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移送重大问题线索905件涉5750人
首推党政主要领导同审共审计36名省部级干部
制图/李晓军
本报北京9月2日讯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今天透露,2015年,通过审计,审计署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事项905件,涉及5750人等。审计署今天发布的审计署绩效报告(2015年度)(以下简称绩效报告)显示,2015年,审计署对36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据绩效报告介绍,2015年,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其中审计署直接跟踪审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中央部门和7户中央企业。
通过审计,促进新开工、完工项目9408个,推动9454个项目加快了审批或实施进度;促进相关部门和地区取消、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4项,取消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认定241项,停止或取消收费111项;促进有关方面完善制度50多项、出台风险防范措施20多项;有2138人受到撤职、停职检查等处理,有9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
同时,审计署跟踪审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8家重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情况,对农业银行、光大集团、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保险等5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移送了一批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非法倒卖票据等重大违法犯罪问题线索。
绩效报告透露,在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中,促进追回和归还资金等100多亿元,整改违规分配使用保障性住房等1.7万多套。
就经济责任审计,绩效报告显示,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审计署主要对36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地方省级领导干部16人、中央部门领导干部6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9人、金融机构领导人员5人,首次对省委书记和省长进行同步审计。同时,还对审计系统14名司(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刘家义指出,2015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总计4031.97亿元。“与此同时,审计署2015年度财政拨款支出15.53亿元。比较两方面数字,投入产出比为1:260,也就是审计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60元。”刘家义说,从人均工作成果看,按审计署在职人员3341人计算,人均实现审计成果12068万元。(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