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与情怀
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精选案例裁判思路解析(一)》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精选案例裁判思路解析(一)》(以下简称《一巡裁判思路解析》)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刘贵祥先生主编并撰写序言,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汇集的12篇案例,选自第一巡回法庭12位主审法官处理800余件真实案例,反映了第一巡回法庭自组建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12位主审法官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超的审判智慧。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面对洋洋62万余字,敬意油然而生。12位主审法官在承担繁重办案任务之余,能够沉下心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钻研已有判决,提炼审判经验,将其所思所想分享给社会和学术界,实属难能可贵。我向来认为,法治原本就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不仅是对法律文本的权威司法解读,更是传承法治精神和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充满法治精神和智慧的裁判沦落为就事论事的个案裁判文书,容易扭曲现代法治精神,隔断法治文化的传承,甚至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刘贵祥先生带头办案,亲自撰写稿件,组织12位主审法官共同雕琢《一巡裁判思路解析》的学术精品,展现了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团体的人文气质。
第一,凝结实践精华的真实案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与通常的学术著作不同,本书全部案例来自一线主审法官的办案实践。第一巡回法庭共有12位主审法官,他们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每人审理七十余件案件。在八百余件案例中,再经精挑细选,最终汇集了12篇经典案例。《一巡裁判思路解析》收录的每个案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均反映了当下民商事和行政审判中遇到的突出和难点问题。案件是法官自己审理的,判决书是法官自己撰写的,稿件是法官自己完成的。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不仅准确展现了案件的事实真相,揭示了法官的真知灼见,更使读者得以一窥法官的真实内心活动。本书不仅对司法审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重要法律问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践样本。
第二,根植于实践的理性体悟。《一巡裁判思路解析》不是通常所说的案例汇编,而是主审法官剖析已审结的真实案例,全景回放了法官的裁判思路和心证过程。我认为,精道的裁判,不是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款的杂糅,不是简单回答“怎么判的”,而是要在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款的相互映射中,理清法律条款的准确含义,并最终回答“为什么这样判”的难题。尤其是,为了回应商业活动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法官不仅要通晓相关理论和学说,还要高度关注交易习惯和交易模型。透过本书案例,读者不仅注意到,法官已将诸多学说纳入裁判考量的视野,而且将诸如“跟单信用证下持有提单的开证行享有何种权利”的商业模式作出了精确提炼,从而夯实了裁判的理论基础。我相信,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自信,是无法回答“为什么这样判”的法律难题的。
第三,融入判决文书的思想和情怀。每个人都需要一点情怀,包括法官。大学老师叶竹盛写过《法官不是法庭上的丧家犬》一文里面提到:“当一些人走进法院之时,并没有想着通过说理解决问题,更没有想到按法律办事,而是或明或暗在道理与法律之外进行力量较劲。法庭被想象成一个角力场,而场上的主角却不是法律。”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却道出了当下的司法环境,道出了法官面临的些许无奈。但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有思想、有情怀的法官。我相信,好的法官绝不是释法的匠人,不是善于和稀泥的长辈,他们要有包容时代缺陷的隐忍,要有憧憬法治梦想的坚守,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品读这些精彩解析,读者会看到12名主审法官严谨认真的态度,会看到他们心无旁骛的追求,会看到他们脚踏实地的勤勉。就像刘贵祥先生在序言里提到的:“为民司法者须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与责任感,秉持对公平正义的执著追寻,用心血和智慧来认真书写。”如果没有对司法审判事业执著的热爱,就不会有精彩的裁判,也不会有本书的面世。
第四,顺应社会变迁的司法创新。社会经济是动态发展的,法律不可能及时反映社会复杂的变化,这便是法律的滞后性。历史法学派萨维尼反对德国制定统一民法典的一个理由就是“民法典一旦制定出来就落后了”。法律的滞后性对法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在具体的司法裁判活动中,会遇到许多常态化的案例,还会遇到不少非常态化的案件。在无法可依或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何直面争议而非回避问题,如何妥当裁判而非模糊焦点,如何克服难题而非隐藏争议,就成为考验法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尺。本书收录的12个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涵盖了民商事和行政审判中的众多难点问题,而12个案件的裁判解析恰恰澄清了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既表明了司法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又能够引导各级法院正确处理类似案件。
本书收录的12篇精选案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导性案例。但在“同案不同判”现象时有发生的现实语境下,进一步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创新案例指导方式,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对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公平正义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集中了民商事和行政审判的诸多热点前沿问题,也反映了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它既是理论学习的参考书,也是指导实践的工具书。如同一扇开启的窗口,这本书展现了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的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审判经验,展现了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的思想和情怀。
我相信,只有通过每个法官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践行公正高效司法的理念,才能助托起共和国法治的希望。
(叶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