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坐落在镇中的可可托海5A级风景区迎来了今年的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进。
可可托海镇是曾经的工业重镇。近年来,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2015年,全镇接待游客80万人次。
和客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仅有8名民警和13名协警。如织的游客以及5000余户常住居民,对旅游秩序的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平安提示卡、景区报警点、治安监督牌……这一个个“小智慧”的结晶应运而生。
设置报警点
警力下沉 先期疏导
每年的7月-10月初,是可可托海镇的旅游旺季。此时,也是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最忙碌的时节,除了正常的警务警情之外,民警们还承担了大量的非警务警情处理,例如失物寻找等。
为了使游客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快速得到救助,2015年8月,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在景区内的民俗接待中心、神钟山、景区售票口等四处人员密集处设立了报警点。
7月17日,记者走进可可托海风景区,一批批游客乘坐区间车穿梭在景区中,在景区内的民俗接待中心,十余个白色毡房三三两两挤在一起。靠近路边的一个毡房上印着 “police”(警察)字样,毡房门上挂着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报警点的门牌,距离此处约两米的地方,一个印有警徽的标志牌格外显眼。
原来,这就是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报警点。可可托海风景区派出所教导员苏岱介绍,设置报警点的目的就是对一般警情进行前期稳控和疏导,对需要救助的游客实施先期救助。
创新平安提示
语言生动效果好
让景区派出所教导员苏岱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8月初,来可可托海风景区游玩的刘女士同7岁的儿子在神钟山附近走散,百般无助之下,拨打报警点的报警电话,希望民警能帮助其找寻儿子。接警后,民警向刘女士详细了解其儿子走失时的衣着及体貌特征后,迅速出警,在儿童走失地周边及各个路口查找,并沿路询问游客。最终,民警在离神钟山2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走失男童。
诸如此类的求助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苏岱介绍,2015年以来,景区派出所接处警225起,其中纠纷类和救助类报警数量占总接警数量的96%。
根据景区实际以及接处警类型,2015年6月,景区派出所自创“五字”安全提示标语——“出门在外旅游牢记‘伸手向他钥钱’”(即身:身份证;手:手机;相:相机;钥:钥匙;钱:钱包),提醒游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如今,这个提示遍布景区的角角落落。7月17日,在可可托海风景区游玩的、来自昌吉市的李晓安指着景区区间车上“五字”安全提示笑着说道,这个平安提示幽默风趣,让人印象深刻。
“景区经常会发生丢失物品的现象。为了使游客提高防范意识,我们就想到用这种方式宣传,语言生动一些,宣传效果也会更好一些。”苏岱告诉记者。
制作治安监督牌
治安状况一目了然
随着可可托海风景区旅游经济的带动,毡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经营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等诸多问题给景区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为给游客提供一个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环境,2015年6月,景区派出所制作治安监督牌,张贴在毡房、农家乐门前,使游客对经营户的治安情况一目了然。
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欧名阳特地休假来到可可托海。“景区有这样的治安监督牌,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作为游客,我们肯定首选治安状况良好的经营户。这样我们吃得放心,玩得也开心。”欧名阳说。
据景区派出所民警王炎介绍,这个治安监督牌,每个季度评选一次。分为三个等级。A级是治安状况良好,B级是治安状况一般,C级是治安状况较差。评选依据投诉量、治安防范落实、消防安全等情况而定。
景区治安好不好,经营户、游客管理都至关重要。据了解,为规范加强景区内游客管理,景区派出所对景区内的毡房、农家乐统一登记造册,推广十户联防报警器,建立报警机制,并对家庭旅馆、农家乐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经营场所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核查备案,符合规定的毡房、农家乐发放留宿引导牌,划定区域引导游客留宿,并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上传留宿旅客身份信息,民警核查并回复。对未取得经营许可的农家乐仍拉客留宿的将依法进行治理。
此外,为延伸服务,景区派出所还于7月1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游客不仅可以了解警务资讯,还能通过微信进行报警求助、交通救助和野外救助。
“目前,微信公众号正在景区推广。游客可以选择适合的报警方式。只要有求助,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苏岱说道。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景区治安状况良好,未发生重大案事件,也从未接到过一起关于民警执法不规范、不作为、慢作为的投诉。(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