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院全市首创“三师一团”模式助力家事审判

2016-07-27 18:46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7月27日,北京市二中院正式启动“三师一团助力家事审判”项目。这标志着,在今后的家事审判工作中,该院将借助“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律师”等专业性人员在矛盾化解方面的优势,以及“百姓评理团”的大众参与和公开透明性特点,在诉讼的前、中、后期以不同方式参与法院部分家事案件的审理工作,着力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据了解,此举在全市法院尚属首次。

  发布会上,北京二中院副院长王金山介绍说,家事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难度,二中院作为中心辖区法院,每年审理的涉及家事纠纷案件约2000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家事审判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问题更加突出,现有审判力量不能完全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旧的家事审判方式与新的形势不适应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将法官法律专业性与与社会服务资源相结合,使法官裁判的权威性与“百姓评理团”的大众性相结合,打造化解家事矛盾的共同体,使家事案件的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针对家事审判的特殊性及二中院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特点,二中院在全市首次创新性地建立“三师一团化解家事纠纷”的模式。

  当天的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三师一团助力家事审判”项目启动签字仪式,北京二中院民六庭庭长左峰与北京悦群益众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顾问黄殿琴代表双方进行签字。

  据二中院民六庭庭长左峰介绍,“三师一团”的主要工作包括,在案件审理之前,由心理咨询师对一些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在案件审理中,对于事实争议较大、对法院和法官存在较大成见的案件,引进“百姓评理团”,即选取7-9位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家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民主党派人士、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参与庭审旁听,并对争议事实发表评理意见,作为法官判案参考。

  并且,在案件判决后,由“三师”针对来访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协助化解矛盾。律师,对于判决中确有问题的引导申诉;社会工作师,对于判决没有问题、但确有困难的群众链接社会资源,协助寻求社会救济;心理咨询师,对于案件没有问题也不存在困难的来访当事进行心理疏导。另据了解,北京二中院民六庭成立于2002年,是北京市法院系统最早成立的以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为主的专业审判庭室。目前,二中院涉及离婚、继承、赡养等家事纠纷的案件全部由民六庭负责审理。

  在审判实践中,民六庭发扬二中院“老民事审判工作精神”,每年下乡就审案件近200件,行程逾万公里,多次被该院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党支部。调研课题及撰写论文,多次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院奖项。该庭创立的“法律大篷车”党建品牌,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机关党建科学化优秀案例”。2015年,该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刘向智)


责任编辑:郭美宏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