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长安君获悉,司法体制改革启动两年,政法君本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精神,把很多关键问题一一化解。棒棒哒!
比如:怎么遴选法官检察官才能服众?“案多人少”怎么破?为提升办案质量,哪些招数被证明有效?薪酬待遇,怎么落实才能“上下尽欢”?这些问题看似难解,但在全国不少地方,已经被完美破解了。
长安君把各地秘籍汇集成一本宝典,想成改革排头兵、突击手?必收藏——
关键问题一
谁入额,才公平?
*难点:(1)有的地方考试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不能反映办案能力;
(2)有的地方考核没有突出办案业绩,部分入额法官检察官达不到独立办案、独立担责的要求;
(3)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直接入额,入额后办案情况不理想;
(4)有的地方出现论资排辈、按职务入额问题,导致一线办案骨干的入额空间被大幅挤压。
*成因:入额标准、程序不规范不科学,遴选把关不严。
*经验:在法官检察官遴选中,要坚持以考核为主、考试为辅,突出办案业绩、司法能力,兼顾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业务骨干,真正把办案能力强的人遴选进员额。
*先行者:浙江、山东、北京、云南、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海南、福建、吉林、贵州、湖北
*秘籍包:
秘籍一:将一线办案骨干遴选入额
浙江
35周岁以下年轻干警占到首批入额总数的21.5%,年轻业务骨干成为入额法官、检察官的中坚力量。
北京
对老同志“充分尊重历史”、对中青年骨干“切实保证利益”、对年轻干警“确保看到希望”,改革前已经任命的审判员“不考试、只考核”,对助审员“考试+考核”,北京法院首批入额法官31-40岁的占到47.8%。
秘籍二:遴选突出业务能力和办案实绩
云南
1、 入额考试只设置“案例分析”一种题型,突出对证据审查判断、案件事实认定、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文书写作等实务能力的考察,考试淘汰、选拔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 考核总成绩的70%,由办案经历阅历、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理论研究水平、所办案件有无过错瑕疵等评判“办案能力”的因素组成。
3、 适当降低边疆民族地区及格分数。
江苏
1、坚持院领导与普通干警、检察员与助理检察员、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干警在同一平台、依同一程序、按同一标准参加遴选。
2、考试按8大业务类别分别设计试卷,不出冷门偏题,“干什么考什么”。
浙江
对近3年办案量或工作量不到部门平均值70%的入额检察官申请人,扣减考核分5%;不到50%的,扣减考核分10%。
秘籍三:领导入额要规范,“领导办案”制度化
山东
1、 入额的领导班子,必须到一线亲自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2、 法院院长、副院长、执行局长和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每年主审案件数量不低于本单位人均办案数量的10%、30%和50%。
广东
一些院庭长担任审判长审理的案件,全程通过微信、微博视频直播。
福建
规定不办案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员额。
关键问题二
案多人少,咋化解?
*难点:如何招聘、管理司法辅助人员招聘,简化冗余的内设机构。
*成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各地案件量持续增长,司法机关人员编制增长滞后。
*经验:运用改革思维,通过完善人员分类管理,整合内设机构,统筹推进诉调对接、繁简分流等措施,加强内部挖掘。
*先行者:江苏、浙江、山西、北京、湖北、云南、海南、吉林、黑龙江、贵州
*秘籍包:
秘籍一:整合内设机构
吉林
检察院机关将原来的34个局(处室)整合为“九部一委”,开启“大部制”改革。把省院原来的17个办案处室整合为5个检察部;分别设立民检部、行检部;把侦 监、公诉5个处整合为刑检部;把控告申诉、刑事执行部门整合为控执部;把省院17个非办案处室整合为政治、管理、保障、检察和机关党委等4部1委。改革 后,原来的“行政官”回归“检察官”,同时机构调整人员分流,使综合管理机构向精干高效转变。
经过重新洗牌,办案力量更加充实。通过减考评、放权力、购服务,全省把行政人员压缩到政法专项编的10.1%。司法办案力量达到干警总数的近90%。办案效率大幅提升,办案质量明显提高,诉讼监督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湖北
检察机关根据编制人数确定整合部门数:50名以下的整合为5个部门;51至99名的整合为7个部门;100名以上的整合为9个部门。
海南
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原则上整合为“五局一部”,具体由各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总数不能超过8个。
秘籍二:配齐配强辅助人员
江苏
法院规范聘用制书记员工作,明确其职业定位,实行定额管理,落实书记员职业保障。
浙江
原则上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法官助理或书记员”的模式进行配置。
秘籍三:创新编制人员管理机制
吉林
吉林检察院实施编制统一动态管理,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检察长办案制度。
黑龙江
确定“定额制”和“比例制”双轨并行的员额配备方式,不搞平均分配,确保实际办案需要。
秘籍四:完善诉调对接
贵州
健全诉讼与调解有机衔接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司法确认程序,建立重点领域司法确认长效机制。
云南
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加强诉调对接。
海南
设置专职调解法官分流收案,聘任调解专员减少信访和诉讼案件。
关键问题三
提高办案质量效率,有啥招?
*难点:如何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办案效率。
*成因:随着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案件类型更加多样,法律关系更加复杂。
*经验:善案件繁简分流等诉讼机制,发挥专业办案团队、专业会议和法官检察官联席会议等作用,推进法院检察院内部事务集约化管理,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先行者:云南、海南、江苏、广东、浙江、湖北
*秘籍包:
秘籍一:推进案件繁简分流
云南
用30%左右的审判资源办理70%以上的简易案件,用70%的审判资源集中审理30%的疑难复杂案件。
海南
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简化案件办理流程。
江苏
实行检察官专业化分工,简化审查报告制作,证据摘录采取表格式,案件集中移送、集中办理。
秘籍二:创新管理促办案 质量效率提升
江苏
提炼审判流程和要素,庭审要素前移,庭审重点解决争议问题,简化裁判文书制作。
广东
将司法事务性的工作交由专门的机构或团队统一办理。
秘籍三: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和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
浙江
将专业法官会议作为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前置程序,讨论意见采纳与否,由独任法官、合议庭决定。
湖北
合理确定法官工作量,制定案件难易系数,探索绩效考核奖励。
关键问题四
“有权不任性”,咋做到?
*难点:如何做好权力分配,实现标准化办案。
*成因:一些地方不不能适应新的办案模式,存在领导不敢放权、入额法官检察官不愿、不敢担责的现象。
*经验:一方面,科学有效放权到位,强化法官检察官独立履职、独立担责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统一裁判标准,实现宏观管理。
*先行者:安徽、广东、海南、浙江
*秘籍包:
秘籍一:实现放权到位,担责到位
安徽
1、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除法律规定的应当由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行使的职权外,其他职权都赋予检察官。
2、立足检察权的具体属性、是否具有终结性、案件的重要程度进行不同配置。
秘籍二:统一裁判尺度
广东
推动建立完善“标准化办案”机制,出台涵盖各审判执行业务领域裁判或工作指引。
海南
建立类案参考制度,以全省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例为样本,避免和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
秘籍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督
浙江
1、网上司法拍卖改革。
2、庭审记录录像记录。
3、开发网上查阅电子卷宗系统。
4、无缝对接审判管理系统和银行信息系统,实现“一案一人一账号”。
5、推进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的改革。
6、建立“浙江法院办案数据关联检索”平台,实现法官一键搜索
关键问题五
落实薪酬,咋起步?
*难点:如何落实好职业保障,体现责权利相一致。
*成因:广大干警普遍关心,落实步伐快慢不一,利益协调错综复杂。
*经验:“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落实中央改革精神;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实践,分类区执行标准,待遇向基层和一线倾斜。
*先行者:吉林、青海、广东、江苏
*秘籍包:
秘籍一:以“办案补贴”形式提薪
吉林
1、过渡期统一发放司法办案补贴,向办案一线倾斜,主任检察官拿最高额度,高于检察长的补贴;
2、补贴向基层倾斜,基层干警收入增幅高于省、市院;
3、坚持“老人老办法”,未入额检察员的补贴低于入额者,但高于其它辅助人员。
4、补贴当月发放为主,预留5%左右资金,根据绩效做“一次性年终奖”。
青海
为试点的法院干警预发工资,待国家配套方案出台后,按照“缺多少补多少”原则,全面兑现司法人员工资待遇。
秘籍二:保留“地方绩效考核”奖金
广东
1、为破解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工资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将“两院”工资待遇改革纳入全省统一部署,根据经济水平,将全省划分为几个类区,“同一类区执行同一标准”。
2、为确保“两院”待遇水平不降低,各地财政自行设计和调整等工资项目,暂由当地财政继续发放。
秘籍结束
五个关键问题如何破解,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与决心,如今,各地在司改实践中都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司改这条路就会越走越顺。
最终,只为了一个目的:公平正义。
政法君加油!小伙伴们期待着你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