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法责任制:被遗忘的请示汇报制度
司法责任制改革进行到现在,案件审批制度成为重点改革对象,各试点都提出了改变以往的案件审批制度,判决书由主审法官或合议庭独自签发,不再逐级报院庭长审批才能生效。
但另一项饱受诟病的影响独立、公正审判的请示汇报制度却鲜被提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崔永东发表在2016年第3期《现代法学》杂志的文章介绍,请示汇报制度,指下级法院就个案处理请示上级法院,上级法院给予指导性处理意见。多数人认为应当废除该制度,但也有人主张对其进行诉讼化改造。
崔永东在文章中介绍了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请示汇报制度存在的部分原因恰恰在于目前以实体裁判结果的唯一正确性考察来追究法官责任的制度。
这是因为,“由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下级法院为了保证案件能够经得起上级法院的检验,就会在判决之前请示上级法院的意思,以求意见一致,而不是想办法寻求实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二审终审的审判制度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花瓶和点缀,进而损害司法的程序性规定。同时,当事人的上诉权无形之中就失去了意义。甚至下级法院为了使得自己办的案子成为铁案,通过错案责任追究这一关,和上级法院搞好关系,请示汇报案件处理意见,疏通交流渠道,而不顾当事人的利益,也为司法腐败构建了一个天然的温床。”
请示汇报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办案法官担心办错案。崔永东认为,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是司法责任制的核心部分,制度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关系到改革的成败。“错案”的分类必须科学与合理,错案标准的设定也必须科学与合理。
四、6月司改台账
1、6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法院一场庭审中,庭审各方的语音被同步转化为文字并生成庭审笔录,这是浙江省高院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试点的首例案件。
2014年8月以来,浙江高院开始探索以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今年1至5月,以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案件达10.8万件,约占开庭案件52.3%。
但这只是过渡措施,如今的语音自动转文字才真正是法官的好帮手,据悉,浙江省法院还将开放方言语音自动识别和网上法庭语音识别系统。
2、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近日到静安区法院、浦东新区法院,听取各基层法院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和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崔亚东强调,一年时间内在破解“执行难”上大见成效。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将上海打造成执行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他还强调,今年全市法院要继续推进中央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执行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等改革任务。
3、6月24日,辽宁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透露,2015年辽宁全省法院民事商事法官违纪违法的14人,占全部人数的17%。
4、最新数据显示,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领导自入额以来,已收案44件,结案31件。吉林省高院规定,入额院领导办案指标为每人每年10件,审判长为一线法官办案数量的80%,庭长办案指标为一线法官的50%,承担审判部门综合指导工作的法官办案指标为一线法官的60%。 2015年至今年5月31日止,广西各级法院2800多名院长、庭长共主审案件205504件,占全区法院同期受理案件数的40.66%,审结166123件,占全区法院同期结案数的40.34%。另外担任审判长共审理案件97217件。截至6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法院66%的院庭长入额,办理案件占全院82.66%。
2015年至今年5月31日止,广西各级法院2800多名院长、庭长共主审案件205504件,占全区法院同期受理案件数的40.66%,审结166123件,占全区法院同期结案数的40.34%。另外担任审判长共审理案件97217件。
截至6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法院66%的院庭长入额,办理案件占全院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