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 交通死亡事故明显减少

2016-06-17 15:25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一次“不经意”的交通违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这样血淋淋的现实不止一次击中“看不见”规则的人们。

  夜跑族小张,一时疏忽,跑步过路口时闯了红灯,结果被疾驰而来的车辆撞飞。“就是因为一刹那的侥幸心理,家人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干了快20年的事故认定,上海市宝山交警支队事故科科长郑文看过太多的悲惨故事,“小张也许以为晚上路口没什么车,但人的视线有盲区———一瞬间,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没了。”

  连日来,记者在宝山、徐汇等区的交警事故部门采访,听到了不少由于“不起眼”的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事故。正是很多人眼中“无所谓”“小儿科”的违法行为,给他们自己和别人造成了伤害,也把一个个家庭带入伤痛的深渊。

  右转“无礼”夺走两个家庭的幸福

  机动车右转,应停车礼让直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这是交通法规中的一条“铁律”。可在现实中,很多司机都做不到这一点。6月13日下午,在宝山区长江西路江杨南路路口,一辆工程车右转时未避让同向直行的助动车,导致助动车连车带人一同被碾入工程车车底。“等120急救人员赶到时,骑车人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郑文告诉记者,死者尤某今年56岁,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母亲88岁瘫痪在床,独生女儿才刚刚出嫁。

  尤某女儿见到郑文之后,哭个不停。“如果工程车能够严格遵守让行规定,悲剧就可以避免。现在,一条生命带走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工程车司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根据刑法规定,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将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非机动车为赶时间,乱骑行、闯红灯,也引发了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在徐汇区漕溪路漕宝路路口,40多岁的老陈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过马路,路口虽是红灯,但过往车辆并不多,他便直接开了过去。未曾想,一辆出租车正好驶进路口,撞到老陈电动车的尾部。“老陈的腿部开放性骨折,虽然捡回一条性命,但前前后后做手术等花费了近10万元。”负责事故处理的徐汇交警支队事故科民警陶洁玮告诉记者,由于老陈闯红灯在先,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他不仅要花费大笔的医药费,还有很长时间无法工作。

  “小题大做”才能拯救生命

  交通大整治以来,得到了很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不少市民觉得骑电动车带个人、超越停车线都要被处罚,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纠处违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要通过处罚让所有交通参与人都树立起守法的意识。交通守法,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郑文说。

  郑文告诉记者,宝山区域内有不少大型车辆通行,这些车辆在转弯时存在内轮差,如果非机动车在等红灯时太过靠前,右转的大型车辆若疏于观察,很容易把骑车人“包饺子”———仅仅一带一过,人就“没”了。

  违法停车,也被很多机动车驾驶员视为“小事”。可在徐汇区,因为违法停车而引发的人伤事故不在少数。“机动车违法停放在路边,占用的是非机动车的路权,给非机动车通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陶洁玮曾办理过这样一起事故:机动车停在路边,电动自行车骑行至此时,不得不借道机动车道,结果被机动车道上的车辆带倒,导致骑车人严重受伤。

  整治交通是为了生命,为了平安

  严管严罚,是这次交通大整治的主题词之一。在郑文看来,严格管理的背后正是对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关护,“每一起交通事故必然都与交通违法行为有关。整治交通绝不是单纯为了改善秩序和道路通行状况,而是为了生命,为了平安。”

  自交通大整治开展以来,在民警的严格管理之下,宝山区交通秩序有了大幅度改善,市民守法意识不断提高。自3月25日以来,普通事故同比下降了1/3,死亡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以上,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5人。

  “每一条交通法规都是用血和泪书写而成的。”郑文觉得,交通大整治目的在于唤醒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不违法就不会被处罚,不违法就一定会更安全。对每个人来说,交通违法没有大小之分,因为死亡是一视同仁的。”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