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法英模张健辉:坚守警务“特区”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16-06-03 11:13  来源:平安广西网

  坚守警务“特区”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追记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原院长张健辉

  从警26年,他开创了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和治疗工作的先河。

  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医疗经验,让众多戒毒人员、警察职工、离退休人员以及周边群众患者恢复了健康,为他们送去福音。

  即便是确诊患上癌症,他依然选择隐瞒病情,以超常的意志继续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位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模范,名字叫张健辉,生前是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院长。2013年9月,他因常年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46岁。

  对戒毒医疗事业不懈追求

  1987年,大学毕业的张健辉,从被分配到原广西第二劳教所工作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治病救人的岗位。

  敬业爱岗,做事精益求精,是张健辉留给同事们的最深印象。

  2007年,张健辉运用传统中医治疗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综合戒毒药物,较好地解决了戒毒人员在戒毒场所里急性脱毒存在的问题。

  2008年,张健辉牵头在原广西第二戒毒劳教所开展艾滋病集中管理及抗病毒治疗,并形成了一套告知、治疗、管理办法,为完善广西戒毒场所的艾滋病治疗体系奠定了基础。

  凭着敢于挑战、敢做善成的精神和高尚医德,张健辉在每天面对成百个吸毒病人,成千的病历档案,成万字的学术资料里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很快,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自愿戒毒治疗技术,成了同行的领头羊,北海市各大医院经常邀请张健辉对因吸毒引起的相关疑难杂症进行会诊。

  艾滋病在监管场所更是“老大难”问题。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被上级确定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专管所后,张健辉第一个站了出来:“请组织安排我去当艾滋病专管大队大队长吧。”

  在张健辉的带动和感召下,大家深受鼓舞,渐渐打消了顾虑,纷纷申请到专管大队工作。

  2009年春节期间,戒毒人员韦某因为艾滋病并发结核性胸膜炎,引发了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功能受损,病情日趋严重。张健辉得知后,放弃了休假赶到医院对韦某实施救治。为了尽快改善韦某的呼吸功能,减轻他的痛苦,张健辉冒着可能被传染艾滋病的高危风险,毅然决定给韦某进行手术,当穿刺针透过病人的皮肤、肌肉、胸膜,抽出一管管积液时,韦某的呼吸状况逐渐得到改善,转危为安。

  事后,韦某流着眼泪说:“张院长,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参加工作26年,张健辉在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创了众多的第一——

  第一次在所内医院手术。

  第一次总结制定了自愿戒毒治疗方法。

  第一次规范艾滋病所内治疗管理。

  ……

  曾有人问张健辉,为何如此痴迷戒毒工作。张健辉笑笑答道:“我是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危险面前只身往前冲

  26年的从医工作,张健辉遇上过太多的危险,但他从不畏缩。

  2003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非典”疫情。所里的一名戒毒人员突发高烧,伴有干咳,有“疑似非典”的症状。正在家里休息的张健辉知道消息后,立即赶到了现场,看到大家都站在隔离区外不敢靠近,张健辉主动请缨:“我熟悉业务,让我来吧!”

  戒毒人员两眼发红,全身发抖,还在不停地咳嗽,张健辉迅速给他戴上口罩,细心为他测量体温。一次,两次,三次,连续三次都是39.8度,得赶紧送往大医院!为了不让其他同志有感染危险,张健辉二话没说,搀扶着这名戒毒人员匆匆赶往医院。

  “你和‘非典’疑似病人零距离接触,不怕被感染吗?”有人问张健辉。

  张健辉露出憨厚的笑容回答:“当时哪顾得了那么多,心里就只想着千万不能在所里发生疫情啊。”

  教育大队5楼的一名戒毒人员突发急病,脉搏与呼吸均已停止。闻讯赶来的张健辉和医生们立即展开抢救。生死瞬间,张健辉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直接对这名戒毒人员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持续进行了10多分钟后,戒毒人员终于恢复了呼吸。

  看着张健辉这一动作,同事们几乎惊呆了。教育大队5楼的戒毒人员是新入所的人员,当中有可能是艾滋病感染者。一旦戒毒人员的呕吐物等进入施救者的呼吸道,就有可能被感染。

  事后,戒毒人员家属获悉,诧异不已:“竟然还有这样的医生,敢做这样的事情!”

  曾有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得了胸腔积液,影响到呼吸功能。当时医院正在办理院外治疗手续。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健辉着急了,决定亲自为其做胸腔穿刺手术。

  这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手术时往往容易出现血液喷出,病人一旦咳嗽,极易受感染。

  “手术有危险,你们千万不要靠我太近。”医院教导员雷华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做手术时,张健辉对他们的告诫。

  那一天,手术足足做了4个多小时。

  甘守清贫 舍小家顾大家

  作为院长,按规定张健辉不用安排值班,但他从不愿搞特殊,总是坚持和大家一起参与排班值班,有时碰到重症病号,他还守在病床边观察病情,以便随时抢救。

  2007年年初,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发生了一例戒毒人员猝死事件,有部分戒毒人员产生了恐慌情绪,一些医务人员也有了过重的心理压力。

  其时,张健辉的爱人刚生完孩子,正需要丈夫的悉心照顾。可是,为了缓解戒毒人员的紧张情绪,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张健辉狠下心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爱人和小孩送到岳母家里休养,自己卷起铺盖,住进了所医院,这一住就是整整一个月!

  “工作和家庭,健辉选择的是前者。” 这是妻子覃柳行对丈夫的评价。

  张健辉负责全所戒毒人员所外就医法定条件的鉴定和建议,很多戒毒人员和家属为了能够办理所外就医,往往把“攻关”的目标锁定在张健辉身上,但,个个都是被拒之门外。

  2010年夏日的一个早上,一名戒毒人员的父亲早早来到所部大门口候着张健辉,希望能通过张健辉帮他儿子办理所外就医。

  “张院长,只要你答应帮我儿子办理所外就医,我马上给你汇款一万元,等办好后再给你一万!”来人对张健辉说。

  “大叔,你的钱我一分也不会要。你放心,如果你的儿子符合条件,我们一定会办理;如果不符合条件,你就是给我再多的钱,我们也绝不会办理!”张健辉严辞拒绝。

  张健辉经常说:“我作为院长,带一个好头,可以影响一群人;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群人。所以,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院长这个岗位上,张健辉干了整整10年,清正廉洁的他没有为自己谋取过半点私利,逝世后却给家人留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

  2011年11月,在广西强制戒毒局挂职的张健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时,被确认为肝右叶胆管癌。他没有向组织透露自己的半点病情,做完切除手术后,立即找局领导要求回原单位工作。

  2012年6月,张健辉因病情恶化再次入院治疗。同年12月,病情稍有好转的张健辉就主动到所长办公室要求回戒毒所上班。张健辉说:“现在正是医院最忙的时候,我是医生,我的身体我知道。”

  2013年1月,戒毒所一名戒毒人员突发重病,身患重疾的张健辉依然拖着虚弱的身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急救。

  2013年9月6日,张健辉永远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戒毒事业。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张健辉,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一名人民警察对人民的无比热爱,诠释了一名医生对戒毒医疗事业的不懈追求。(卢林峰 乐劲超 黄灵武)


责任编辑:王淑静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