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法院将调解室开到“寻常百姓家”

2016-05-11 15:19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95岁高龄的罗阿婆常年卧病在床且患有老年痴呆症。其大女儿十年前过世了,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在继承中为其留有必要份额。但房产交易中心拒绝给丧失行为能力的老人办理过户,调解一时陷入僵局,老人权益如何快速得到维护?

  近日,上海市徐汇法院秦玲妹工作室为了能够使高龄老阿婆得到自己应有的遗产继承份额,深入华泾镇老阿婆家中,专程为老阿婆办理遗产继承事宜,将“调解室”开到了寻常百姓家。据悉,经过调解,罗阿婆15万元的继承份额得以确认与维护。

  女儿去世

  老母亲继承遗产遇瓶颈

  家住华泾镇的罗阿婆,现年95岁,育有一儿三女4个孩子。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罗阿婆就与其丈夫离异,丈夫远赴台湾,孩子们便改姓跟着她生活。

  十年前,罗阿婆的大女儿去世,当初罗阿婆神智尚清楚,为了不让其伤心,家人对其大女儿去世的消息一直以善意的谎言隐瞒着。几年之后,真相终究无法继续隐瞒,罗阿婆获知消息之后,一度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关于女儿过世后留下的房产,罗阿婆曾表示过放弃自己的份额。然而今非昔比,罗阿婆已经95岁高龄,且常年卧床不起。因此,为了给老阿婆女婿及外孙办理遗产继承,秦玲妹法官于2016年2月2日专程赶往老阿婆家中现场调解。

  不曾想到的是,罗阿婆已患有老年痴呆症,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在继承中为其留有必要份额。但现实的问题是,即使为其保留份额,房产交易中心也不同意给丧失行为能力的老人办理过户,而且老人的身体状况已无法出门。至此,调解陷入僵局,老年痴呆母亲继承女儿遗产遇到了瓶颈。

  法官贴心

  联合居委会调解破僵局

  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秦法官提出了新的调解方案。一方面,让老人所在的居委会指定监护人; 另一方面,将老人应保留的房产份额以货币形式进行继承。

  然而,新方法也遇到新阻力。一开始,居委会出于责任规避等顾虑不愿意进行指定,于是秦玲妹工作室联合华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前往居委会协商,从法律与人情的角度耐心地向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讲解,最终消除了居委会的担忧,指定监护人事项得以解决。随后,监护人徐某及老阿婆的三个子女来到秦玲妹工作室,顺利办理了遗产继承。历经一个多月的继承风波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了解,作为徐汇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诉前调解的基础平台,“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同辖区13个街道(镇)诉调对接工作站和14个行业调解委员会积极进行对接,开展了“知名法官进社区”活动。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中,秦玲妹多次为身体不便的老年人维权,将调解室开到寻常百姓家,将化解矛盾的功能延伸至基层社区的最前端。

  相关链接

  化解纠纷硕果累累 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近年来,徐江法院秦玲妹工作室将调解室开到“寻常百姓家”,成功调解了众多纠纷,走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平息纠纷、创建和谐城区绽放了法治光彩,其中不乏一些典型案例。

  2015年8月26日,施某的丈夫为某公司清理广告灯箱时不慎坠亡,双方就赔偿款的数额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秦玲妹法官闻讯后,立刻启动了“5+2”工作机制,多次利用工作日晚间接受电话咨询,还3次利用双休日上门到当地街道调委会现场指导调解,终于在两周内完成诉调对接。

  华泾镇居民锁某的父亲去世,需要办理房产继承,但其母亲年事已高,居住在闵行,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及晕车症,无法亲自到法院进行调解。工作室秦玲妹法官闻讯后,决定特事特办上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解期间,秦玲妹法官与华泾镇司法所调解员冒着大雨前往当事人在闵行的家中,当场进行调解并制作调解笔录,次日即出具了民事调解书,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还有一起成功的调解案例发生在崇明。当事人彭凯根在三岁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背部、腿部严重残疾,无法自主行走。近年又患上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导致双目失明。彭凯根常年在崇明养病,无法到法院办理其养母房屋的继承事宜。秦玲妹得知后,为了免去当事人的舟车劳顿之苦,炎炎夏日与书记员、司法所调解员冒着酷暑赶往崇明县堡镇乡的当事人家中,现场为当事人办理继承事宜。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三名当事人对房屋继承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秦玲妹和书记员当场为其制作调解笔录,并加急制作调解书。萦绕彭凯根心头的“大事”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