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参与村居社会管理、民警工作任务显性化、创新警务室运作模式、村居社会治安分级分色预警、“身边的社区民警APP”上线……2015年以来,根据公安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体部署,上海市公安局党委提出构建适应现代治理体系的现代社区警务模式,嘉定分局改革创新勤务运作、力量整合、考核评价、实战保障四项机制,细化出台了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改革与村居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十项改革具体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村居社会共治,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民警兼职参与村居社会管理
232名党员社区民警入职村居委兼任党支部(党总支)副书记,83名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综治联勤工作站副站长
白墙村的老杨在村里经营小本生意,因城区改造,店铺面临拆迁,但老杨说什么都不肯拆迁。村党总支副书记、社区民警赵友喜得知情况后,充分调动村里的各种资源,多方联系为老杨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政府的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启动,一起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妥善得到化解。
和赵友喜一样,上海市嘉定区共有232名党员社区民警入职村居委兼任党支部(党总支)副书记,83名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综治联勤工作站副站长。目前,全区314个村居共配备315名社区民警,实现了“一村(居)一警”。
为更好地融入社区,嘉定分局协调推动各村居配备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综治社保队员、治安社保队员、联勤队员等5类专职人员,形成“1 5”社区警务工作格局。如今,36个示范警务室的486名平安创建专职人员已先期配齐。1年内,全区各村居将按照实有人口总量1000:1的标准配齐平安创建专职人员;3年内,全区各村居将配齐配强1600名人口综合协管员。
马陆镇北管村与宝山区交界,外来人口占比超过85%。社区警务改革以来,北管村建起了综治联勤工作站,社区民警焦钢兼任副站长,负责指导村里的6支群防群治队伍。“以往,社区警务与社区建设联系不够紧密,社区民警可供调配的社会资源也不多,甚至有人认为社区警务是社区民警一个人的事。”综治联勤工作站建立后,焦钢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各方资源的整合更加完善了。现在村里一出现情况,大家都群策群力,责任共担,形成整治合力。
工作任务显性化促“身入也心入”
制定社区民警参与村居社会管理工作手册,将29项日常工作以树状图、流程图等形式予以显性量化
嘉城派出所小囡桥社区民警戴爱民每次下社区,都会像企业员工上班打卡一样,先到社区警务站按一下指纹。一套社区指纹考勤系统,记录着戴爱民下社区的时间和频率。嘉城派出所运用这一系统对民警进行动态考勤,相关数据不仅纳入派出所对社区民警的月考核,也纳入街道(镇)党委对村居干部的管理考核范畴,实行双向捆绑考核。
身下去了,心也得跟下去。为解决民警深入社区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嘉定分局制定了社区民警参与村居社会管理的工作手册。这个手册如同任务标准化清单,将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开展群众工作五大方面29项日常工作以树状图、流程图等形式予以显性量化。
戴爱民说:“有了统一的标准,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也有了更有效的依据。社区民警工作好不好,数据和成效说了算。”在考核导向上,嘉定分局重点向社区民警辖区可防性案件防控数据同比增降幅、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率、防范宣传工作方面倾斜,并结合村居社会管理600分考评机制,对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和公共安全3类10项公安牵头“主项目”采取捆绑考评,明确对其他3类12项社区治理“参与配合项目”的保障职责,充分引导社区民警积极参与村居社会治理工作。
按照村居社会管理考核评级要求,嘉定分局还创新推出了村居社会治安分级分色预警模式,建立村居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评级指标模型,以日、周为单位,通过政务网分别向街道(镇)和村居委发布社会治安分级分色预警,预警结果与文明小区、平安小区评选等工作挂钩。同时,根据各地实际和社会治安分级分色预警情况,确定群防群治队伍的专项性、阶段性任务,村居委负责队伍召集和勤务落实,社区民警负责业务指导。
“互联网 ”打造精准服务管理
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使社区警务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民警能够开展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
3月份刚刚迁住到安亭镇红梅社区的小高,求职时,企业要求他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小高记得,曾经在社区警务室的海报上看到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就能办理许多公安业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在社区微信公众号“我要办事”专栏输入了相应的信息。2小时后,社区民警施继明就通知他到警务室领取证明。
3月中旬,由嘉定分局开发推出的“身边的社区民警”手机客户端也正式上线,与红梅社区微信公众号实现对接和功能互补。据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后,这一做法将在全区推广。
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使社区警务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推动社区民警开展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通过这一平台,居民可以随时在线预约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在约定的时间接待并办理有关事项,实现了派出所窗口前移,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除了咨询、办事以外,“身边的社区民警”手机客户端还有警情发布、社区协查、防范提醒等功能,居民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形式在线反映问题、举报线索,进一步凸显实战效能。3月25日,施继明通过“身边的社区民警”收到一条举报线索称,昌吉路一处单身公寓存在消防隐患。经现场检查,施继明发现该公寓消防通道被堵塞,随即对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他们迅速消除了隐患。
短评: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的一大传统“法宝”,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具体反映。在公安改革大潮中,上海嘉定警方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目标,大胆创新,赋予了传统社区警务新的内涵。
公安改革与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社区警务又连着千家万户。嘉定分局推出的四项机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让社区警务工作真正融入基层组织、融入社区群众,让社区民警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做明白人、干明白活”,进一步打牢了基层基础、整合了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了政府、市场、社区三方面力量,建立起由公安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这些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可谓准确打气了现代社区警务工作的本质要求,促进了社区警务与村居社会管理的融合发展。
2016年是公安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惟有直面问题,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促改革、抓落实,才能准确把握公安改革的方向,提升改革的含金量,夯实群众的获得感。上海的试点经验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