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 藏区特色 群众认可
甘南州平安建设赢得群众高度满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说五年前的甘南平安建设是一个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中总结、在创新中提高的动态过程,能带给人民群众的是一种更加美好的憧憬。那么现在的甘南平安建设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新机制、提高能力的实践中勾画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平安建设格局。
2015年甘肃省委政法委年度综合调查中显示,甘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这不仅仅是甘肃省对甘南政法工作的评估肯定,也是甘南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高度满意和认可。在面对来自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接连不断的重大挑战面前,甘南州委、州政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履职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动态化的平安建设机制,真正让群众感到放心、安心、舒心,调动了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平安建设的信心。
“两个同步”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放心
只有和谐稳定,才能让群众舒心安心,只有和谐稳定,才能让放心满意,只有和谐稳定,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定温馨的生活家园,甘南州多年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稳定第一,把维护稳定、风险评估、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建设等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部署,认真落实,严密防范,创新与加强同步,治理与发展同步,努力打造平安甘南。
--全面落实维稳措施和责任。严格落实维稳第一责任,从工作力量、工作措施、责任落实等方面迅速作出慎密安排部署,靠实靠牢州县乡村四级的维稳责任。严格落实包抓责任制,州上43名地级干部全部分赴所包县市、乡镇、村组、学校、寺院,全力狠抓基层单位各项维稳措施的督促、检查、指导和落实工作,逐一查缺补漏,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各级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把维稳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落到基层一线和干部头上,层层传导压力,一级抓一级,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通过落实四级维稳责任、落实包抓责任制,把维稳工作的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形成有责负、有人负的责任落实机制,有效促进了维稳工作的进展。通过“三个到位”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把工作具体化,精细化,让每个地区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管,形成无缝隙的工作机制,把维稳变成稳定、和谐。
--强化风险评估,把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摇篮。制定下发《甘南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工作人员、有信息管理平台和制度机制规范、评估程序规范、决策审批规范、台账资料规范的“三有四规范”标准,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把征求群众意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平衡涉事各方利益关系作为稳评工作的核心,把化解矛盾风险作为稳评工作的关键,找准主要风险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问稳评工作源头预防的重要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风险评估活动全面推广落实,用严格“三有四规范”标准,实现了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把经验总结落实,把方法推广示范,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作用发挥极致,为和谐稳定的平安甘南建设开辟了道路。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群众人生财产安全。从地域、时段、犯罪类型上深化细化打防管控策略和措施,坚持主动出击、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始终保持对犯罪的高压态势,牢牢掌控防范打击的主动权。先后开展了藏区冬季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决战八十天全力防事故”冬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州社会治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等,依法打击涉藏违法犯罪活动,以汽油为主加强各类危险物品监管,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严厉打击妨碍公务聚众闹事等群体性违法犯罪活动,盗窃机动车辆和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通过密切关注社会治安新动向,认真研究把握刑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严厉打击治理行动,2015年破获324起刑事案件,查处1133起治安案件,有效打击了各类犯罪,震慑了犯罪苗头,维护了治安秩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强化广场、车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协调筹措7700万元在8个县市金额公安部门实施了“重点乡镇、区域、街道”技防项目建设。全州新建成基层公安派出所47个、寺庙警务室121个、治安卡点4个。
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新形势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个意识”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让群众安心
“先人民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甘南州全体干部的自我要求,让群众安全、让群众满意是是平安甘南建设的主要目标。群众安全满意的背后,是甘南州全体政法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尽职尽责。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甘南州委、州政府运用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采取了诸多措施。
--把人民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完善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消防、交通管理,严格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等重点武平管理,清理整顿寄递物流,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日常管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和管理盲区。
2015年,全州破获侵财案件126起,查缴被盗车辆101辆,查处安全隐患63起,清查整顿烟花爆竹网点129家(次),查处食品安全案件118起,帮教率、安置率均100%。这是一组凝聚着政法工作着心血的数字,是一组饱含智慧和责任的数字,也是一组让人民安心满意的数字,这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答复,也是对政法干警工作精神的最好诠释。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和谐幸福。调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对项目建设、草山纠纷、征地拆迁、劳资债务、感情纠葛、邻里矛盾等易引发“民转刑”、“民转命”案件的突出社会矛盾全面排查,分层次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突出社会矛盾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和职能部门负责制,分类别研究制定化解措施,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
2015年,全州排查矛盾纠纷2188件,调处化解2160件,化解率达98.7%。这是甘南州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纠纷、解决问题,把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的工作成,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协调了群众关系。
--把握信访形势,解决信访难题。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活动年为抓手,研究制定了《甘南州“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有效利用视频接访和网上申诉、信访措施,对疑难复杂的上访案件逐步建立健全第三方参与机制。全年办结746人次,288名州县领导包案化解的19件信访疑难案件全部得到妥善处理。
通过认真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措施,努力在破解导入难、纠错难、终结退出难上下功夫、求突破,把信访工作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科技化和包案制一体的受访办理措施,解决了信访难、难信访的问题,打开了“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的新局面。
--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根据甘南实际制订了《甘南州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初步划定网格3481个,拟选派网格长1015名、网格员3638名。全力推动服务管理平台在乡、村两级全覆盖规范运行,建成社会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98个、建成率99%,建成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648个、建成率93.9%。全州99个乡镇(街道)、700个行政村(社区)及相关成员单位建立了平台管理员队伍。
甘南地广人稀,运用网格化措施,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相互管理和政府分级、分区管理的统一体系,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基层基础工作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个强化”提高履职服务水平让群众舒心
正人必先律己。反腐倡廉建设、联系群众制度、执纪监督等问题一直是倍受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路线和要求。让群众满意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有群众监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让群众参与才能赢得民心。甘南州为提高政法干警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落实群众路线、提高工作效率,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政治素质。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教育,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甘肃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州委《实施细则》,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带头接受组织和干部监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采取谈心谈话、工作约谈、提醒告诫、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政法部门和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多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和改进作风各项规定,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政法工作统筹安排、齐抓共管。
通过一系列教育建设,使“三严三实”成为了甘南政法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自身要求,建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群众认可和满意。
--强化政法干部执纪监督力度。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效能风暴、“两好两促”专项行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为官不为”、机关“慵懒散软”问题专项政治工作等,继续深化政治“四风”,着力提升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重点整治突出问题,推动政法机关效能建设常态化、作风建设长效化。
通过严格要求和政治教育,使得工作作风更加良好,机关效能更加高效,办事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强化,“多办事、办好事、办成事”成为甘南政法干警的常态化标准。
--强化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与群众心连心。组织人员多次深入有关县市部分乡村,依托“乡规民约”实现基层民主管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调研和提炼总结。在全州倡导推广“寺院管寺院、僧人管僧人、基层管基层”自我管理模式,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结合实际,围绕精准扶贫与为民办事,进一步细化实化举措,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利用政策宣讲、扶贫济困、结对帮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使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
甘南州结合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把群众的安危、困难放在工作的前沿,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联系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共进退,成为让群众认可满意的重要原因。(吴萍萍 杨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