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澄碧河畔,阳光明媚,清风习习,鹅城带着春天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不禁为之心醉。
华灯初上,鹅江河堤游人如织,边陲名镇的市民闲庭信步,悠然自得。一拨拨跳广场舞的大妈,在乐声中翩翩起舞。倒影在水中,绘成了一幅幅绝妙的风景画。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又荣登“2013-2014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光荣榜,成为全区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的地级市。老区人民用创新的理念,坚定的实践,谱写了一曲平安百色的赞歌!
大胆创新“三大区”成平安乐园
百色市委、市政府用创新的理念,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管理,将辖区12个县(市、区)划分为三个“特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经过两年实践,三个片区建成了“平安和谐”乐园,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位居广西各市前列。
百色市河谷、边关、西北三片区各有特点。右江河谷4县(区)经济发展快,农民大量入城,治安问题突出;边关3县(市)边境通道多,边民交往多,境外“三非”多,反恐形势复杂;西北5县库区移民多,省际、县际接边多,矛盾纠纷复杂。结合各片区特点进行治理是一个科学决策。
2013年6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三大平安和谐区域”创建活动,在右江、田阳、田东、平果打造“平安和谐河谷”;德保、靖西、那坡创建“平安和谐边关”;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建设“平安和谐西北”。根据不同片区特点,确定相关工作重点,为平安百色打造坚实地基。
创建“三大平安和谐区域”,各级领导亲自抓、层层抓,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同时,根据区情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河谷”区创建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实现服务与管理全覆盖。右江区将辖区划为108个网格432个分格,把社会治安防范、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特殊人群、信访等社会治理任务落实到网格,精耕细作,大大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边关”区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经济和边防融合、发展与安全兼顾新格局。创建沿边经济交流和跨国综治维稳防邪反恐合作机制,促进边疆安全稳定;与越南共同推动边界管控,使边民生活稳定、边境安宁;加快沿边经济合作交流,与越南开展打击走私、反恐等跨国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西北”区做改革发展文章,优先保障民生、区域联动、民族团结、接边协作,促进跨越发展。最近3年,西北五县GDP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田林县与接边3省签署司法协作协议,开展平安共建,实现3年“零纠纷”。
“诉非”衔接多元化解息纷止争
百色市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寻找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的路径。从前些年“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为目标的“农情乡解”,到近年创新推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走出一条具有“百色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子。
2007年,田林县建立了旨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农情乡解”服务网络。按照田林经验,百色市在各县、乡、村、屯、户分别设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和中心户,实行五级联动,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解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01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把田林县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下称“诉非”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在“农情乡解”基础上,田林县制定了先调后诉、能调则不诉、诉后亦可调的工作机制,让“诉与非诉”无缝衔接。同时,把“诉非”衔接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在综治平台上,让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诉非”衔接工作上来,大量矛盾纠纷得以无诉化解。
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试点法院开展终期评估,田林法院在全国42家试点法院中获得第3名。最高法院有关领导表示,“田林经验、做法值得向全国推广”。其实,在田林县“试点”前后,百色市已经将经验向全市推广。
百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参与、司法推动”原则,把化解矛盾纠纷纳入全市工作大局,使纠纷由单一诉讼变多元化解、由法院单挑变综合治理、由单纯审判变司法服务,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应。
时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充分肯定田林经验,批示印发全区法院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书记温卡华多次在全区政法委书记会议上高度肯定田林法院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全国“两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把“田林经验”作为广西工作亮点予以介绍。
如今,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已成为百色市调处民间纠纷的新常态。这套“百色经验”,成为创建平安百色的中流砥柱。
律师代理信访走入法律轨道
2013年,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践中,百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武红创造性地提出了律师代理信访机制——让律师介入信访工作,解决群众不会访、重复访、多头访、越级访等问题。这一“新思维”,使“信访难”得到真正解决。
信访,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群众从乡镇一直访到中央,最后又回到乡镇解决。由于信访机制不健全,维权群众由来信转走访现象突出,一些职能部门处理群众信访不作书面答复、不告知复核复查权利、长期拖延处理等问题令群众不满,信访遂成“历史沉疴”。
周武红认为,信访之所以成“顽疾”,是因为信访机制“剑走偏锋”:涉法涉诉信访本应由司法部门解决,但信访人“信访不信法”,到行政部门上访、闹访、缠访,使问题无法解决。要医治信访“沉疴”,就要让律师充分发挥作用,让他们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到信访工作中来,把信访引进法治轨道解决。
农民工林某在平果县某建筑工地打了一年工,包工头包吃包住却不发工资,林某多次追讨未果,他召集了2名工友一起上访。在信访人员引导下,林某3人来到平果县信访代理工作室,方孔专律师接待了他们,帮他们申请法律援助,方律师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9月30日,林某讨回了被拖欠的2.4万元工资。一个月后,2名工友也讨回了被拖欠的12万元工资。
把信访引进法律轨道,“天下第一难”迎刃而解。思路对了,天下就没有难事。过去,信访群众信奉“不闹不解决”,而且对信访人员充满疑虑,认为官员都是“官官相护”,不会为他们着想。让律师代理,他们打消了顾虑,纠纷得以在法律层面解决。
2015年9月,百色市就“律师代理信访”工作机制在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发言。
如今,百色市信访出现了新气象:大部分访民转变了观念——“信法不信访”,有纠纷找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代理,用法律方式和法治思维解决纠纷。
创优无涯“先进市”永远在路上
在平安建设征程上,百色市政法、综治、维稳、防邪部门秣兵厉马,精彩纷呈——
健全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制度,精准排查和精细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全国维稳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就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作经验交流发言。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编制《法治百色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2020)》,市中级法院和市检察院作为全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获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命案破案率100%,“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黄赌案件同比明显下降,在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狠抓防邪反邪工作不放松,创新方法手段。“三年教育转化攻坚”、涉外防邪协作、反邪教宣传等工作获上级肯定并通报表扬。
市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市检察院队伍满意度测评排全区检察系统第二,两级政法机关涌现大量先进集体和个人。
检察机关捕后无罪判决率、撤回起诉率连续6年保持为零,11件案件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精品、优质案件,多次在全区检察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法院系统审判绩效位居全区前列,上诉改判率、案件清理和司法赔偿等工作居全区第一。
加强涉外民间纠纷调解,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涉外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经验得到国家司法部充分肯定,专门派出摄制组到百色进行实景拍摄,作为典型向全国宣传。
制度创新,是“平安百色”梅开二度的秘籍。大胆创建三个“特区”,经济与和谐齐头并进;多元化解纠纷,基层平安促成百色平安;律师代理信访机制,把“天下第一难”踩在脚下……
创新,是生产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火车头;创新,让百色这块红土地永葆活力!(黄小林 黄玉教 张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