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北京市法律援助范围有望扩容,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将纳入其中。
2015年市司法局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军人军属群体,扶持设立了四家法律援助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市17个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在看守所、人民武装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市共批准受理法援案件2万多件,接待法律咨询22万余人次。
据介绍,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市司法局将整合优势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力量,聚焦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攻坚战,在大气污染治理、交通拥堵疏解、违法建设拆除等重点难点领域,开展法律服务;组建各类专业法律服务团,为行政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2022年冬奥会筹备等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此外,还将推动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建立法律援助巡回服务团,定期深入农村、边远地区及大型工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在本市,经济困难人员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等致损,均可申请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