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述评

2016-01-22 22:12  来源:新华社

  依法而治,让法治成为权力的必然遵循

  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

  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一年来,随着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群众对政府依法行政的期盼得到及时回应,法治精神进一步渗入政府行政、决策和执法过程。

  ——当权力的边界得到厘清,社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以往审批一个项目大多需要8个月到1年……现在都集中在一个大厅里,甚至一天内可以同时申报好几个项目。”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15年底上线后,长期负责项目审批申报的北京市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志信分公司开发部副经理张晋然深有感触地说。

  简政放权,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继2015年9月清理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后,国务院持续“发力”,取消150多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减少44%的职业资格、修改66部行政法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我们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简政放权等改革,使激发释放活力和维护保障秩序有机统一起来,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夏勇说。

  ——当“奇葩证明”被终结,权力运行中的法治精神更加明晰。

  “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的恰恰是法治的缺位。顺应民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

  湖北武汉推出“一窗式受理、一表式申报、一章式审批、一网式办件”,让政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广东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居民户口迁移可“一站办”。公安部明确表示,各地已经开始清理“奇葩证明”,全面梳理证明种类,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当“任性的权力”得到管束,人民的信心与日俱增。

  从年初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落马,到年中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再到年底京沪“首虎”被查,“反腐无禁区”的背后,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决心和理念。

  “我们希望‘打虎’‘拍蝇’不止步,让公权力运行越来越公正、透明。”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教师刘亚楠说。

  2015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原则性表述少,代之以大量可量化易评估的具体措施……这份纲要体现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事业新的高度,被誉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和施工图。

  以法治之名取信于民,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陈叶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