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大社会;小事儿,大课题。社区建设是重大的细胞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综合工程。我们同堂会诊、解剖分析、共谋良策、抓好社区,是在做一件很伟大、很紧迫、很有价值、很了不起的事情。希望“各路神仙”开门见山,说实话,出实招,来实的……”河南省新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森的话语刚落,引起一阵躁动,沉静片刻,个个不拿稿子争先恐后讲了起来。
在全市“开展平安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本是市委政法委谋划的来年的一项重点工程,但“只争朝夕”的精神驱使他们还是在距2016年元旦只有3天的2015年12月28日开启了。据悉,政法委开会、活动很少按常规“出牌”,总是搞得有声有色。这次,依然具有实、新、严、真、活等特点。与会的有政法、组织、宣传口的领导,社会各界名人和群众代表,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各县市区综治办主任等100余人,人数多,覆盖广,规格高。说是座谈,倒不如说是“神仙会诊”“现场办公”“追根溯源”。大家亲历这种“面对面查摆短板、实打实破解难题”的场面兴趣倍添,高评赞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姬宏伟激动地说:“今天的聚焦主题和沟通方式使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让我目睹了什么是创新突破与勇于担当,让我明白了工作中事倍功半的症结在哪里,让我找到了社区文明创建的‘金钥匙’”。
“这件事,我考虑了半年多”
在面对面点评和对话中,刘森不时流露出对社区这一大课题的思考过程。他说:“这件事我考虑了半年多,今天的座谈会不仅是经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的,也是经过半年多准备的。”
对于政法委牵头抓社区建设,别说社会上许多人不理解,就连政法委机关本身当初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是平安建设和维稳工作的实践和政法委党组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提升了认识、转变了思维:
一是社区全面发展是城市建设、平安创建中最接地气、最惠民生的大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好了社区就是抓住了关键,就是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必须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社区的平安和谐牵扯到方方面面,诸多部门、职能机构再单挑独行,命名字、挂牌子、做样子、保面子,已行不通。
三是份内与份外、分工与协作是相对而言、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在实现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建设幸福新乡上,对每个单位每个人来说都是份内的,工作做得越多越好,不存在“越位”和“手长”,相反,正是勇于担当的体现。
刘森面对上百双充满惊喜和企望的眼睛深情而郑重地坦言:“只要对群众有利,我们就要干!我的家在新乡,从良心上、个人感情上讲,也要为新乡的发展做些贡献,这个头我来挑!”这回响在市委、市政府多功能厅的铮铮誓语,与那些遇到社区的问题就推就躲的言行形成鲜明对照。
“社区‘综合征’真该治治了”
这是与会者的共同呼声和迫切渴望。由企业老总主政并已将所辖区域建成了全市标兵社区的诚诚集团董事长、诚诚社区党委书记邓志军深知社区的兴衰起落和面临窘境。他没有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开场便说:“现在社区的事务太多,要明确城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能把一些涉法执法的事都交给社区,上边千条线下边一针穿,但针眼就那么大,线太多了就穿不过去了。”邓志军谈到社区人员工作辛苦、工资很低问题,建议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上加大力度。邓志军还就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边界分割、管理界限、责任划分提出了意见。
牛村社区是市民与村民混居、市里和村里交叉管理的典型代表,已干了32年村支书的牛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牛子福说:“尽管我们的社区政通人和,但管理体制上的交叉和人为因素,也出现不少新情况。有利的好管的都想去管,有成绩了、荣誉了都想去争,有难度的、有问题的都想推诿。对此,应该加强统筹协调,探索社区科学管理新路子。”“现在好多行业和部门搞行风评议,让我们社区代表当监督员、评判员,我们只能划勾说好,你要说几句实话、提几点意见,下次就不让你参加了,他们也不自问一下到底为社区服务怎么样,纯属形式。”老牛越说越激动:“现在领导到社区检查太多,人还没影,电话打了几遍,为了应付,浪费不少时间和人力。”
现在社区工作人员少、管理范围大、杂事任务多、运行超负荷是大家聚焦的一个问题。牛村社区只有7个工作人员,要管理2万多人。飞机场社区主任卢运道是个老先进,他说:“这次真是抓到点子上了,只要把社区抓好了,社会稳定和谐就不是问题。但我们只有6个人,要管理1.2平方公里内的一万多人,从没歇过双休日,恨不得一人生出4只手来。”卢运道还生气地说:“现在说是为社区减负,结果越减越多,我们的接访接待任务很重。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把转变作风落在实处,多考虑如何方便服务基层。”卢运道讲到没有功夫去抓社区民主自治、服务管理时抱怨到:“现在的社区已被行政化工作所覆盖,我们细算了一下,大约要承担160项工作,造成社区超职能、超权限、超负荷、超常规运行。上边只管往下压、往下分、往下派,也不管能完成不能,这些现象值得研究,必须改革。”
对于社区“综合症”及其一些原因,新基星湖律师事务所专家型律师管治隆这样说:“有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其中,整体上居民信仰、素质的缺乏;规定的不完善不科学或执行中的偏差与问题;管理者和社区人、物业和业主都没有换位思考,这些都很需要我们探讨。”
“要形成合力,全社会办社区”
社区作为最基层政权组织,组织部门自然很关注,市委组织部曾和市民政局共同发文,想为社区减负,但效果并不明显。被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森邀请前来参加研讨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庆堂显得兴奋,他从大家的发言中悟出了许多道理。王庆堂说:“抓好社区真是一件大事、好事、难事,谁能把社区搞好,谁就为全市人民积了大德、立了大功。我今天来的值,进一步弄清了社区组织工作该怎么做。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不能当‘独行侠’,不敢跳‘独角舞’,一定要在融合、融入上做足文章,做好文章、做大文章。首先,要织密创新社区组织网络,延伸组织末端,把组织建到社区群众中去。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要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中老党员的作用。其次,充分发挥社区党、政组织的核心主导作用。通过组织和制度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去化解多种矛盾纠纷。其三,要防止社区组织工作的纯行政化、政治化、形式化,必须同解决社区人员少、经费缺、场所小、设施差、任务重、管理乱捆绑在一起,与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安居乐业紧紧挂起钩来。”刘森对此十分赞同,并主张大的社区要组建党委,要把党小组建到楼盘、楼栋中去。
“创建平安和谐文明社区,提高居民素质是关键,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围绕这一难题,政法委领导同大家谈的最多。分管企业社区工作的新飞集团总务部长宋贵君说:“人的素质提高了,社区很多事情都好办了,科学、民主、正规的标准化管理就不成问题。”市民政局副局长申家星说:“现在一说社区没管好,好像都是社区干部的事,其实和条、块管理服务的各个单位以及居民素质低下都有关系。有的把社区工作人员当作是打扫卫生、应付检查的,有的让社区人员到自己楼道门前去清除胡写乱贴的小广告,而自己无动于衷,还看人家的笑话,令人作呕。”刘森气愤地说:“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但一些国民素质确实倒退了,心中唯有我自己,只要钱,不要情,甚至连最基本的良心和人性也不讲了,邻里之间、人际之间、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脆弱,这些足以说明我们的体制机制缺失、治理管理缺失、国民教育缺失。”他面对大家,动情诠释了《红灯记》中李玉河临行前“我为党做工作很少贡献”的教育意义和深刻内涵,详尽介绍了新乡商界奇葩“胖东来”老总的崇高境界和管理之道,再次赞颂了政法战线的英雄楷模和感人事迹,要求各级各单位把狠抓人的素质教育作为固本之举、强基之措,将“软指标”变成“硬任务”,齐抓共管,狠下功夫,抓出成效来。同时,政法委领导和大家清醒认识到,在利益多元、问题交叉、矛盾复杂的新形势下,要改变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陈规陋习,并非易事,任重道远。用刘森的话说:“这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博弈,是一场听不见枪声的战斗、看不见刺刀的厮杀。”因此,人的素质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美环境的建构,不是单靠教育能解决问题的,应顺民意之心、集众人之智、谋创新之策、择多措之举、借政策之风、用社会之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循序渐进、连续作战去完成。
“如何形成合力,全社会怎么办社区”,围绕这一问题,这些既是谏言者又是执行者的各路“诸侯”畅所欲言,支了不少高招。刘森与大家共谋同议,也谈了不少理念和思考:
一是,思想要飞跃,组织要重组,体制要创新,运行要探索。社区建设要综合各方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惠民为目的,以科学为标准,整合各种创建力量,共创“平安和谐文明社区”,共享创建成果和荣誉,不再别出心裁,各发各的令,各吹各的号,做到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督查、统一内容、统一奖惩、统一组织、统一办公。
二是,把“虚”与“实”、“软”与“硬”、“奖”与“惩”、“言”与“行”有机结合起来。即:既要强化普法教育、道德教育、文明教育和宣传舆论工作,又要随之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重处重罚规定,要罚出意识、罚出规矩、罚出敬畏、罚出成效来。
三是,统筹协调,科学布局,使所有社区都有律师进驻,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处理社区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四是,下功夫培育、总结、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先进社区的经验,抓好诚城、洪门、牛村等社区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酵母作用。
五是,采取综合办公等方式,制定具体措施,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尽快解决社区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是,各单位要在2016年1月20日前,拿出“平安和谐文明社区创建”的实施方案,明确自身定位、职责、义务、责任,为全市探索城市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