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以保障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在多方学习考察、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党组专题研讨的基础上,经过两期改造,全新打造了诉讼服务、便民服务、法治宣传服务、文化涵养服务“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大厅,昌平法院在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上主要坚持四个理念:
一是坚持“大诉服”理念,促进诉讼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厅格局优势,促进诉讼服务向诉前拓展、向诉后延伸,将过去分散在后台的诉讼事务性工作全部前移到大厅,共设置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多元调解、小额速裁、信访接待、12368等六大主功能区,包含十四项具体服务内容,形成了“一站式、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当事人除了开庭以外的所有事务,都可以在大厅得到解决。
二是坚持“公共空间”理念,让当事人成为大厅的主人。昌平法院积极转变诉讼服务理念,从被动“适应需求”转变为主动“创造需求”,设置了别致的功能服务区“法律书苑”。“法律书苑”提供各类图书、期刊、法律资料供当事人查阅,设有电脑可浏览公开裁判文书、审判执行信息、法院微博和网站等,一台电视随机直播本院的公开庭审,另一台则可点播法制宣传、文化休闲节目,并设茶座、沙发和第三方小商品售卖等。
三是坚持“文化涵养”理念,营造崇法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和温馨便民的诉讼环境。昌平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注重在内容上涵养群众,在细节上温暖群众,在设施上便捷群众。寓意“和为贵”的荷花主题墙、以传统典故《三尺巷》为背景的壁画、中西方著名法学人物的肖像和法律格言等,使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法治理念在源源不断的人流中得以传播。此外,还专门设置了母婴室、律师工作室等功能区,大厅的入口摆放了轮椅、正衣镜、擦鞋机和商品自动售卖机,出口处设置了雨伞和手机充电站,电梯口安装了电视,大厅的每一个服务窗口都放置了不同度数的老花镜,努力在细节上使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
四是坚持“信息驱动”理念,构建线上线下共享的服务平台。把司法需求和信息化应用结合起来,设立可以自动识别来院群众身份信息和记录来院目的、频次等的访客系统,实现安检大厅与诉讼服务大厅信息对接,方便对当事人进行引导,也便于通过“大数据”进行诉讼服务工作整体分析。设立“自助服务区”,当事人可通过自助查询终端查询案件信息、卷宗档案、裁判文书等,也可在自助书写台根据法院提供的电子模板撰写相应的诉讼文书。开通自助立案系统和网上立案系统,分流窗口立案压力;设立网络调解室,开展多元化调解等工作。以此构建线上线下共享的多元化诉讼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诉讼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