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www.chinapeace.gov.cn

设为首页|我要投稿  

推销高铁,李克强“满拼的”

2015-12-18 19:14  来源:团结湖参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高铁外交”几个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标题里。其实直到2010年,似乎才有人开始使用“高铁外交”这个说法。说起来有点难以置信,这四个字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媒体一般都说“中国低调推进高铁外交”或者“被指搞高铁外交”,显得颇为羞涩,好像还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似的。

  不过伴随中国高铁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国际上的抢眼表现,人们开始自信起来。“高铁外交”的说法不仅被大方地使用,而且还被称为“和平外交的具体化”,是“中国外交的又一翼”。直到今天,国家领导人总是在不同场合,不遗余力地向国外大力推销中国高铁,以至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这也意味着推广高铁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领导人作为推销员,推荐本国的某种产品或者产业,并不算稀奇。小到香肠,大到飞机,不少国家领导人都非常愿意向国外推荐自己本国的优势产品。像一向显得比较硬派的普京,就一直在向国外推荐俄罗斯的战斗机,被称为“战机销售员”。当然,像中国领导人这么勤奋和频繁地推销某种产品的,估计还是不多。有人甚至评价说,“高铁外交”是继“兵乓外交”和“熊猫外交”之后,又一种成功的外交形式。而且可以看出,向国外推荐优势产品,更加体现务实和共赢的外交特点。

  今天中国的高铁,的确可堪称是世界高铁领域中的“高富帅”。这不是我们自吹自擂。早在2010年,奥巴马便承认,美国高铁技术比中国落后10年。虽然是后起国家,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无论是通车里程,还是产品规模,中国高铁均已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掌握了高铁中最为核心的精密技术,是世界上能独立研制高铁装备并提供成套技术和服务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对了,中国能造最好的高铁,还能造价格最便宜、成本最低的高铁。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算出来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的2/3,票价是其他国家的1/4到1/5。

  应该说,中国的高铁完全有牛气冲天的资本。不过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高富帅”也就算了,中国还是最拼的那一个。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作为文豪,他太能“伤人”了。其实中国今天的高铁,也有点像这位文豪,不仅本钱够,而且还比别人更加努力。这种努力,尤其体现在李克强这位“高铁超级推销员”身上。李克强几乎是走到哪里,“超级推销”的旋风就刮到哪里。他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也是国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高铁代言人”。

  这次在苏州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又再次成为李克强推荐中国高铁的舞台。其实,他在11月24日凌晨才到达苏州。冬日凌晨,苏州城大部分市民都应该在睡梦之中吧?此前,在马来西亚访问,他同样没有放过机会,探讨了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到达苏州之后,不到10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李克强便开始了新一轮超“强”节奏的“推销”工作。11月25日,李克强更是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同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感受中国高铁安全、舒适的飞驰。

  说起来,要向国外推销高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高铁这种东西,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技术,还涉及到工程的管理和服务,它跟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有勾连,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要说服一个国家采用我们的技术和人员,为他们量身建设一条耗资巨大的高铁,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期的困难。更别说还有像日本、德国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时刻准备着跟我们竞争项目。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就算是技术一流,造价便宜,有些国家还是未必信任你。实际上,在推销之路上,中国遇到的一波三折仍未成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在墨西哥、印度、泰国的高铁项目上,都曾经遭遇过挫折,不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干扰,就是被别人以更低的价格“截胡”了。

  可中国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李克强曾经说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这种底气,当然主要源自中国高铁在技术上面的优势,使得我们能够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在高铁对外输出的过程中,这些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成绩和经验。从2005年中国在土耳其竞得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算起,中国高铁对外输出已经走过近10年光景。近年来,更是得到英国、美国和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认可,中国高铁是越来越自信了。

  高铁成功输出,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推动“中国制造”低质量时代的结束。高铁本是一个国家科研、外交、管理和服务水平等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备受推崇的中国高铁,若能提振“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撕掉从前那些令人堪忧的标签,代之以“高科技、诚信、创新”,想必也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文/曾炜)

责任编辑:黄海英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