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www.chinapeace.gov.cn

设为首页|我要投稿  

美联储加息,中国不惊慌

2015-12-18 19:06  来源:团结湖参考

  过去的老房子隔音不佳。楼上住的年轻人每天回家,“噔蹬蹬”上楼后,“咚”、“咚”两只靴子落地,楼下的老人被吵得无法安睡。老人提出抗议后,年轻人赶忙答应。又一个夜晚,年轻人“噔蹬蹬”上楼,习惯性扔完一只靴子后,“咚”地一声响,才想起楼下老人,赶忙轻轻放下另一只。次日,老人满眼血丝冲上楼愤怒地喊,你的另一只靴子呢?什么时候才扔?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近10年来首次加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显露,全球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不断升温。不过,这一次美联储加息“靴子”终于落地,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或许反而是一个“利空出尽”的信号。

  对于美联储而言,这次加息是一次对于过去宽松、甚至超宽松政策的回调。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降低失业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薪资增长和通货膨胀。当就业好转,经济复苏,控制通膨率就成为新的目标。美联储预期,美国劳工巿场今年大幅改善,通胀率也会升至2%。这个数字虽然在短期看不错,但是,任何宏观调控政策都有其不可控制的惯性。历史上并不缺乏“矫枉过正”的例子:为了解决物资紧张问题,不断增发货币、推高工资和物价,然后发现经济泡沫过大,于是“去杠杆”、“挤泡沫”,又导致通货紧缩。这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添面”的故事,在我们这个国家也并不陌生。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行超低利率、美元贬值,大量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国家,使其外汇储备增加;如今,美联储开始加息,意味着资本会出现反向流动,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国家会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压力。

  有趣的是,从加息之后的“晴雨表”股市反映来看,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股市并不都是坏消息。以往经验,美联储加息当日中国股市涨跌不一,虽然一个月后走势都是下跌。

  但是历史不代表未来。如今中国正处于货币宽松时期,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占比较大,因此,整体上看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带来的冲击,心理冲击大于实际影响。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中国资本流动更受管制,同时在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占比上也具备明显优势,因此美国加息对中国及A股市场带来的直接冲击相对更弱。

  而美国加息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则是一种信心的展现。加息意味着经济面的改善,透露出美联储对经济实力的充分自信,以及其有能力处理更高的借贷成本。所以市场普遍预期,本次“靴子”落地只是试探性的第一步。据美联储官方的预测显示,到明年年底之前,联邦基金利率将上升至1.375%;到2017年年底之前升至2.375%,而在3年时间内升至3.25%。这意味着明年将有四次、每次25个基点的加息行动,2017年还将会有四次左右的加息行动。

  换句话说,美国本次加息,是其本国经济的复苏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整体上也是美国“自家的事”。只是,由于亚洲国家自身面临着进一步的经济下行压力,原本国内经济就处于某种困境,在资本流出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某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有一些投资人表示,受到中国空气质量和投资利润率下降的影响,加上人民币贬值的风已在路上,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将资金和资产转移出境,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最明显的例子,这个冬天,国内一度热火朝天的创业潮逐渐冷淡下来,许多依仗美元基金的创业团队遇到资金困难。美联储加息,资金往美国境内回流,这些创业团队原本就困难的冬天,恐怕要更难熬。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又是降息又是放松银根,美国加息将给交易商带来诱人的机会做空人民币和做多美元。国际货币市场又可能出现多次“绞杀”和“反绞杀”的较量。通过增大资金供应获得复苏,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大目标,若加息导致人民币供应量减少,实体经济的发展估计会受到阻碍。

  本次加息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但是,就短期来看,这种影响不会太过显著。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消耗着自己3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大约每个月1000亿美元的速度支出,来支撑人民币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首先是中国自己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新的技术和新的企业尚未迅速替换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还没有找出新的消费刺激点,从而使得境内实业经济的成本进一步升高,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近一个季度以来的PPI(生产价格指数)、工业用电等数据表明,企业对于这个冬天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反过来说,中国需要应对的首先应当是完成经济转型,不断加大对创新经济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腾笼换鸟”和社会各类问题的解决。让新的企业诞生出来,新的产品占领市场,不断提升行业集中程度和整合效率,实现真正的规模经济。用一个比较悲壮的说法,“现在已经没有了轻松的改革”。接下来进行的调整,无论是刺激竞争,提高生产力,更有效配置资本,还是鼓励创新,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和高明的手法。(文/林海)

责任编辑:黄海英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