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汲取近期农村亡人火灾事故,进一步提高农村火灾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火灾事故发生,特别是亡人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众生命安全。贵州省遵义市消防部门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分析研判,从责任、监管、基础设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入手,不断强化农村火灾防控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遵义市消防部门严格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和主体责任,实行分片分区联系帮扶,落实责任捆绑制。
遵义市消防部门大力发展以消防大队为主,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乡镇专职消防队为辅的农村灭火救援防控主体,全面落实农村火灾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和落实网格化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遵义市消防部门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村)民楼院、村组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管理网络。
强化三级监管
整治排查火灾隐患
遵义市消防部门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管理人员自身职责和工作范围,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作用,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火灾隐患移交制度,针对在排查中发现的不能整治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向当地消防大队移交,确保隐患整治到位。
遵义市消防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重点整治“三合一”场所、“九小”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区域,建立弱势群体帮扶制度,认真组织传统村落落实“十户联防制度”和建立“六有”微型消防站,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监管范围,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查处火灾隐患,全面落实消防监督职能。
强化资金统管
狠抓基层基础建设
遵义市消防部门积极依托“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工程,在重点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要紧紧依靠新农村改造,加大消防基础建设力度。
遵义市消防部门在“路改”上尽量扩宽道路宽度,最大限度保证消防车辆通行;在“灶改”上,尽量促进所有村社农户使用液化石油气,彻底根治堂前屋后随意堆放柴草、杂物等现象;在“房改”上,鼓励村民在主要村道两侧集中建房,相关行业部门要同步规划市政消火栓等基础消防设施建设,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在“水改”上开挖消防水池,扩大天然水塘数量,既保证农田灌溉,又确保消防用水;在“电改”上,更换老化和达不到供电负荷要求的电线对砖木结构房屋内的电线加装PVC管,实行穿管保护,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杜绝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强化宣传教育
提升群众防火意识
遵义市消防部门全面开展镇、村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公安派出所在辖区采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黑板报、消防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向每家每户印发《农村家庭防火须知》、《村民防火公约》等方式,引导村民正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切实增强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遵义市消防部门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推动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一名消防安全“明白人”,自查自纠本地区火灾隐患,提升公众抗御火灾的能力。
强化舆论监督
有效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火灾
由于当前网络通讯工具发达,群众通过手机录制火灾视频上传网络,极易引起网络不良舆论。
因此,遵义市各地消防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疏导工作,在掌握网络舆情趋势的基础上,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坦然面对网络舆情,不刻意回避或编造,不给谣言提供更大的舆情空间。
同时,遵义市消防部门特别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学会和各种媒体沟通,并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