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四川省宜宾市司法局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全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基固本,巩固基层阵地。全市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786个,村(社区)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按照《四川省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办法(试行)》标准,投入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106个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示范点。
二是深化机制,全力拓展新领域。全市建立新型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77个,调解室38个,聘请专兼职调解员1523名,人民调解覆盖到医疗、交通、物业管理、教育、旅游等各行各业。全市设立医调委36个,调解室4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及部分乡镇建立医疗纠纷调委会并规范运行。不断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制定了《宜宾市医疗责任保险赔款支付管理办法》,1—10月,全市调解组织调解医疗纠纷138件,成功率达98%(市医调委调解纠纷2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其中涉及患者死亡的纠纷13件)。1—10月,全市调解组织共调解区域性、专业性、行业性纠纷4000余件。
三是优化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全市配备人民调解员近4万名,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员担任陪审员工作,全市人民调解员担任陪审员52名,聘用专职调解员11名。1—10月,全市分级、分类培训人民调解员4万余人次。2015年,市政府拟对全市45个人民调解先进集体,80个先进个人通报表扬, 40个人民调解组织,60个人民调解员受到各级表彰。
四是服务大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省委王东明书记关于“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化解矛盾纠纷”指示,全市各调解组织开展纠纷排查5889次,排查纠纷8404件,调解矛盾纠纷39029件,成功率达98%,其中,重大疑难纠纷2990件,防止民间纠纷激化291件。全面推行“随手调”,健全人民调解上门服务机制。
五是加强宣传,打造调解文化品牌。结合“法治宜宾”创建活动,以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在乡镇、城市显著位置设立“调解文化”长廊,在集中住宅小区创建“调解文化大院”,在集贸市场、大型工地、旅游景区、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置人民调解宣传栏。2015年,市局开展了“我的调解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征文30余篇。目前,全市建立“调解文化大院”、“调解文化长廊”30余个,全年在网络平台、报刊杂志宣传人民调解信息400余条,发放人民调解宣传资料2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