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中之重,圆满完成了司法部下达的制定《社区矫正执法标准》的任务。市司法局联合市级23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宜宾市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规范运作。
一是规范执法程序。从人员接收到解除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与公、检、法等相关单位建立了联席制度。2015年,宜宾以翠屏区、珙县、筠连县为社区矫正执法示范县(区),从硬件设施、执法证件、执法流程等进行全面规范,并在全市铺开。
二是统一文书档案。宜宾在司法部20种执法文书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51种文书格式模板,严查法律文书,建立规范化档案,统一工作台账,人员建档率必须达到100%。
三是设计个性方案。根据刑罚种类、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和身体状况,分为“普管、宽管、严管”三类确定监管类别,因人而异制定矫正方案。
四是常态学习教育。宜宾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要求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不少于8小时,有劳动能力的每月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对重点人员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
五是严格执法监督。每年联合公、检两家巡查全市185个乡镇街道,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年终考评“一票否决”制度。2015年5月,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合作,建立了全省首个检察院驻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检察官办公室。目前,区县驻司法局检察官办公室已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