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晖:用忠诚书写无悔人生

2015-11-09 16:06  来源:甘肃长安网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林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甘肃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地处藏区,审理的案件多为涉林涉毒及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案件审理难度大执行难且被告人大多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有这样一位女法官,她扎根在此,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为了藏乡群众知法懂法的生活,在28年的法官生涯中,她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为藏区的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用忠诚书写着一位藏族女法官的无悔人生。

  梦想是什么?一万人眼中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答案。对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省女法官协会理事杨华晖来说,梦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自己去播种的种子。

  普通人的样貌、普通人的五官、普通人的谈笑、普通人的衣着,混在一群人当中很难被发现,唯一特别的是那洞察秋毫的锐利眼神,这就是杨华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我只是觉得作为一名藏族法官,能为家乡少数民族群众和林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是我工作职责所在,也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只有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与全院干警一道,为维护林区和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林区法院的职能作用。”杨华晖这样说。

  公正天平下的铁骨柔肠

  9月的迭部秋高气爽,漫山遍野色彩斑斓,层林尽染,那艳丽的色彩犹如一幅鲜艳夺目的油画,把林区的曼妙演绎的淋漓尽致。

  9月24日中午。刚刚吃过午饭的杨华晖与工作人员便早早的出发了。这一天,她是要到已经服刑完毕的杨马某某家中就行案后回访。当汽车沿着公路行驶到半山腰时,杨华晖一行便拎着礼品弃车徒步爬山,顶着秋阳,向杨马某某家走去。

  敲开门,只见一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一把拉住杨华晖的手,满脸笑容,热情地将她迎进了家门。

  “杨院长,快坐下,这么远的路,你们还要专程来看我,太谢谢了,快喝杯水。”藏族妇女用藏语热情地欢迎杨华晖一行人的到来。

  “我们来看看你最近生活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和你聊聊天。”一进屋,两个人就用家乡话唠起了家常。

  原来,这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就是杨华晖的回访对象杨马某某。杨马某某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人抚养着3个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婆婆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很是困难。2009年,杨马某某发现了一块适宜种植罌粟的地块,她想起了一直帮助自己的一位亲戚高某,由于高某自己本身吸食毒品,杨马某某想自己种植罂粟,收获所得的“鸦片”归高某吸食。这样不仅可以还了高某的“人情”,归自己所有的罂粟壳和罌粟杆还可以给牲口治病。

  然而,没过多久杨马某某便因触犯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被法院公诉到了法院。杨华晖就是当时杨马某某案件的主审法官,而那个时候的杨马某某由于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感觉到自己无法面对儿女,让孩子们丢了两,给整个家庭抹了黑,她已经走到了丧失生活信心的边缘。

  在了解了整个案情和杨马某某的家庭状况之后,杨华晖陷入了沉思。她多次开解杨马某某,让她放下思想包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她走访杨马某某的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杨马某某解决后顾之忧。最终,使杨马某某重树信心,积极认真改造,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作为女法官,杨华晖有着女性所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她对待当事人热情诚恳,办事认真谨慎,她将女性的感性和法律的理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杨华晖用女法官的柔情,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生硬的法条变得灵动,司法的过程也充满了温情。

  每当看到当事人眼中的焦虑,她总是劝慰地说道,“别着急,慢慢说”;每当看到当事人眼里的迟疑,她也懂得如何去打消顾虑,“请相信我,相信法律”。杨华晖就是用柔情中的刚毅,严肃中的亲和,把当事人的矛盾一一化解,把恩怨一一抚平。

  为藏乡带去司法阳光

  迭部林区法院是专门法院,审理的案件70%以上为涉林案件,被告人大多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林缘地区的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大多不懂汉语。杨华晖作为迭部林区法院唯一的“双语”法官,案件的审理大多落在她的肩上。日常中,只要当事人中有不懂汉语的藏族人参加,杨华晖就当起了翻译。在开庭的现场,杨华晖总是一遍汉语,一遍藏语的主持着整个庭审过程,确保庭审的顺利进行,这样“别具一格”的庭审现场,在迭部林区法院早已习以为常了。

  在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律术语在藏语中并没有对应的释义,杨华晖能将其准确拆解成简单平实的藏语,传达给藏族群众。在司法实践中更多的时候,除了法律这根“准绳”,结合社情民意,尊重风土民俗,在合法、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化解矛盾,让被告人信服、案结事了,深得藏族群众的信赖。

  2013年夏天,张某骑车撞死了杨桃某某家散养的小猪,两人就赔偿问题一直无法达成意见,最终闹上了法庭。杨华晖在案件审理中,一遍汉语、一遍藏语的主持着整个庭审过程,最终使原被告双方当庭和解,两人当场握手言和,张某也现场付给杨桃某某赔偿金1000元。杨桃某某表示:今后,仍要和张某某处好邻里关系,藏族汉族亲如一家,不能因此而断掉来往。

  多年以来她充分发挥精通当地语言的优势,熟练运用双语进行庭审,在近100多起案件的审理中担当了翻译角色,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好评,当地藏族群众中的威望也很高,藏族群众对杨华晖所办理的案件信的过,判的服。

  “一般人认为宗教与法律是不相容的,没有联系的,但其二者在作用和价值是相通的,都是引导人以人为善,遵从自然规律,在司法实践中把民俗民风与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藏区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杨华晖这样解释自己是如何做到让法律文明和宗教文明完美融合、互为促进、融合贯通的。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女法官,杨华晖总能在司法实践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打动案件当事人,通晓藏语又能使她能够及时转换角色,了解和掌握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多一触即发的矛盾也会随之化解。这当中既有寺院僧人、藏族干部群众,也有林区职工,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中发挥了少数民族女法官的优势和特长。由于工作中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公正文明廉洁司法;同时关心爱护干警,落实从优待警举措,这样潜移默化中便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干警的支持。

  林区深处的领头雁

  “杨华晖在工作中细心、严谨,她从严要求自己,要求干警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为在林区的法院审判事业奉献着自己,她所审判的案件都能够实地公正,程序合法,为林区的建设,天宝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迭部林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树科这样评价杨华晖。

  由于种种原因,林区法院审判人员不足,庭室配备不全,尤其是刑事审判庭庭长多年缺位。作为曾经分管刑事工作的副院长,杨华晖带头办案,充分发挥林区法院“大审判”的特色,调动全院审判力量参与刑事案件的审理,并积极协调人民陪审员参审,大大提高了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杨华晖自参加工作28年来先后主审和参与审理各类案件400多件,无一错案发生,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林区法院先进个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陇原优秀女法官”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她作为副院长分管刑事工作以来,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林区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2015年审结的14起刑事案件中,审限时间最短的仅为5天,而且服判息诉率为100%。在案件办理流程中,从立案到审结案,从确定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到裁判文书审签,杨华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逐一把关,确保案件质量。作为一名法官,杨华晖带头开示范庭,带头编写量刑规范化案例,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就是杨院长这种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对待当事人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对于很多向我一样的年轻法官,杨院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审判、调解方面,还是在对待当事人、接待当事人与他们的沟通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迭部林区法院法官田慧芬说出了众多年轻法官的心声。

  以正直果敢赢得威信

  刑事审判工作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因此,常常有被告人、当事人为逃避法律制裁、为了减轻刑罚托人情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正是考验审判人员能否廉洁自律、公正执法的关键时刻。有一次,杨华晖在审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的亲属曾托人出面说情,并拿出2000元现金想让她放人。面对说情者杨华晖严词拒绝,并因势利导让其做被告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被告人积极缴纳罚金,认罪伏法,争取宽大处理。最终被告人受到法律的惩处,杨华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公正廉洁”的真正含义。

  “我是一名在党的阳光下沐浴成长的少数民族干部,能从事法律这样神圣的职业,而且是女法官,感到非常的荣幸。加之老一代领导对我的言传身教,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我时刻抱着对党忠诚、对组织感恩的心态,完成好上级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而长期坚守坚持的。”杨华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2014年,在办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与杨华晖是同村人,既不懂汉语,更不懂法律。案件审理前,说情者络绎不绝,有她的长辈,也有她的亲戚和朋友,都说:祖辈们靠山吃山生活着,砍几根木头能犯多大的法?还是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能手下留情吗?甚至有的亲友说作为家乡的儿女,你不为家乡人造福就算了,还要给他们判刑,真是没法理解!顶着巨大的压力,杨华晖用乡亲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耐心地解释,讲法律、讲政策,苦口婆心,细致入微。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她执著坚定的是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的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多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她常说:“既然我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也成为全院公认的办案能手。

  杨华晖经常说:“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多年来她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她的带动下,全院干警学习热情高,工作劲头足,法院审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杨华晖院长作为一个女院长,在班子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领导的才华,让我们的班子成为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她淡薄名利,廉洁奉公,是一个无愧于‘人民法官’神圣称号的人,一个真正把天平放在心中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迭部林区法院副院长朱正勇说:“她经常告诉全院干警,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因为我们心中有天平,有绿色!”

  铿锵玫瑰司法为民

  既然选择了金色的天平,就意味着必需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生活。从事法院工作28年来,一直行走在司法路上的杨华晖将她的青春与热忱都奉献给了国徽下的事业。

  她的办公桌上,常常堆满了大堆的文件、案件、与相关法律书籍;她每天要面对的,是全院法官、干警和当事人;要考虑的,是一些棘手的案件。但每一次,在办结案件后,看到差点拳掌相向的双手紧握一起的时候;看到曾经愤怒或痛苦的双眼含泪微笑的时候;看到即将形同陌路的昔日夫妻再次相依相偎的时候……杨华晖欣慰万分,那一刻,觉得即使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韶华已逝,使命犹在。在28年的法律工作中,杨华晖时时刻刻都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无欲无求,甘于清贫;面对掌声和荣誉,显得从容平静。她经常说成绩和荣誉并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全体干警;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又是崭新的一页,需要我们继续用汗水和智慧去为天平增辉为国徽添彩。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