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吸毒人员迅猛增长、毒品问题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贵州省贵阳市按照“明确一个方针、转变两个路径、筑好四张网、做好十项工作”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向毒品说‘不’,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专项行动,取得了禁毒工作“条专块统”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戒管”模式初具雏形、打击导向持续转变、基层基础有序规范、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成效。
据统计,2015年4月以来,贵阳市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连续6个月排名全省第一,缉毒执法工作1月至9月全省排名第一。“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明确“方针”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
贵阳市是全国毒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了解,贵阳市吸毒人员群体庞大,近年来毒品破案数、缴毒量大幅上升,吸毒人员增长数也十分迅速。传统打击导向、戒管导向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逐渐暴露,由毒品问题引发的众多治安问题也日益彰显,人民群众写信反映给市委领导,希望党委政府探索和建立一条符合科学规律的“禁毒新路”,还群众以安宁。
为了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禁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2014年以来,贵阳市深入组织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向毒品说‘不’,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专项行动,提出了“一年建机制、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拐点”目标,明确把青少年吸毒人员新增率、收戒管控率、市民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实行每逢单月市委常委会调度,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的区县在会上“红脸”、“出汗”的机制,采取超常措施,强力推进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必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方针,强调从重‘缴毒量、破案数’向‘打源头、控环节’、从‘专业戒管’向‘科学戒管、长期联动’管控模式的转变。”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禁毒工作事关全市乃至全省工作大局,必须厉行禁毒,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势头。
陈刚亲自担任贵阳市禁毒委第一主任,贵阳市下属的10个区、市、县禁毒委主任均由党政“一把手”担任,169个社区、乡镇和各居、村委全面成立禁毒工作组织,全市禁毒工作责任制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同时,市委常委会每逢单月均调度通报禁毒工作,2015年1至8月,贵阳市市级层面就召开禁毒专题会议5次、调度会议30余次、调研12次;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平均召开专题会议6次、调研3次、解决问题13个。
贵阳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工作意见和禁毒人民战争考核奖惩办法,把禁毒工作分为动态管控、禁毒严打、科学戒管、重点建设、基层基础、社会发动、禁毒宣传预防教育等“七项工程”,对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公安机关、禁毒办负责人实行捆绑考核,定期通报。
同时,贵阳市不断夯实党政警群工作网、社会戒毒网、打击毒品犯罪立体管控网、社会管控信息网等“四张网”,切实建强、建实禁毒人民战争基层网底,把禁毒工作从以往“政府一家负责”转变为“社会多元共治”。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禁毒志愿者协会等组织46个,发展成员4500余人;在条件成熟的“阳光家园”成立工会组织16家,招募心理咨询、医疗、法律、教育等专业青年志愿者350余人;组建禁毒情报员队伍240余支、成员2000余人,2015年1至8月共收到毒品违法犯罪线索1800余条,兑现举报奖励经费120余人次共19万余元。
转变“路径”变“割韭菜”为“治源头”
“缴毒量”和“破案数”历来是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核心考核指标。为了追求这两项指标的最大化,一些部门在打击贩毒时轻本地、重外地,虽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但实际禁毒效果却欠佳。
“吸毒人员在,毒品需求就在,贩毒链条不打,毒品市场就在。从而陷入需求催生市场,市场滋养需求的恶性循环。”贵阳市禁毒办主任朱刚说。
为此,贵阳市公安部门摒弃了“缴毒量”和“破案数”,着力推动打击毒品犯罪从重“缴毒量、破案数”向“打源头、控环节”转变,控制吸毒群体管控模式从“专业戒管”向“科学戒管、长期联动”转变。即突出减少需求、减少供应,立足本地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把“逢吸毒必查毒源、逢贩毒必查上下线”的“双逢双查”措施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紧盯制造、流通、贩卖各个环节,斩断通道,打断源头,全力减轻社会面上毒品危害;按照“安全管理、戒毒治疗、心理矫治、文化教育、体能康复、职业培训、后续帮扶、长期联动”的理念,在戒毒所开设医疗分院、戒毒康复中心、心理矫治中心、文化教育学校、技能培训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实现科学戒管多管齐下。
同时,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零包贩毒案,贵阳市公安机关要求严控交易、消费环节,坚决查缉上线;对“老、病、残”吸毒人员“坐地”贩毒、难以关押的问题,设置“特殊病区”逐步解决。
“不考‘缴毒量’和‘破案数’,这是公安禁毒工作从未有过的改革。”贵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科科长马勇说,实行逢吸毒必查毒源、逢贩毒必查上下线的“双逢双查”工作制度,不仅没有影响传统指标,还带来了新的禁毒成效。
通过转变“路径”,贵阳市在打击毒品犯罪和戒毒康复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15年1—8月,贵阳市累计破获毒品案件2000余件,打击处理毒品犯罪嫌疑人2200余人,缴获毒品140余公斤,抓获吸毒人员9400余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1.3%、14.2%、24%和44%;建成15个社会化戒毒康复站,服务对象1820人,17个美沙酮药物维持点,日均服药人数3577人,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已达到79.98%。
科学戒管,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传统的专业戒管措施千人一面,人性化、个性化措施不足。吸毒人员难以融入社会,复吸率居高不下。”贵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庞鸿说,目前贵阳市已经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推进科学戒毒的模式,戒毒康复工作已由政法部门原来的“独角戏”变成了现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合唱”。
记者日前在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看到,学员们正在激烈地打着篮球,一些学员正在打乒乓球,还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这个有2000余名康复学员的戒毒所里,到处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场景。
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邓兆湖介绍,乌当区人民医院在戒毒所内开设了分院,常年有16名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人社部门设置培训基地,每周一至五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确保戒毒人员在所期间要“经过一次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拿到一本证书”;体育部门派驻老师,常年开展太极拳和八段锦教学;教育部门设置了“文化教育学校”,开设了扫盲、文化提升和国学教育3个班。
“以前感觉就像坐牢,自杀的想法都有。现在学习了电脑维修,参加了很多活动,身体和精神都在康复,家人都觉得我终于获得重生了!”有近20年吸毒史,第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学员胡某某说。
戒毒人员出所,如何接好戒毒工作“接力棒”,是控制复吸率的关键。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政法委书记李鸿刚说,目前社区禁毒工作已经从“政府一家负责”变为“社会多元共治”,通过“一人一策”对每名吸毒人员进行“精准戒毒”。
顺新社区戒毒人员罗某某有10多年的吸毒史,先后强制戒毒6次。他告诉记者,以前出了强制戒毒所,每个月尿检一次就完事,由于家庭抛弃他,又无稳定工作,很快就复吸了。2015年6月,他再次从戒毒所出来后,志愿者就经常找他了解情况,并进行心理辅导,最终在创业就业服务社的积极帮助下,他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种养殖场。
为深挖社会组织潜力,通过社会化手段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贵阳市禁毒办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积极与省戒毒管理局沟通对接,争取到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阳光家园”示范项目。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是适应教育矫治戒毒人员工作的需要,由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从事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及理论研究人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团体。2013年以来,该协会响应国家关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号召,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开发了依托社区服务特殊人群的“阳光家园”——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人员后续帮教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在海南三亚市、贵州贵阳市和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地进行试点。
8月18日,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示范项目——乌当区戒毒人员“阳光驿站”启动仪式在乌当区举行。
同时,贵阳市禁毒办充分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聘请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按期为戒毒人员进行特殊职业技能培训,聘请高级、中级专家按期开展团体和个体一对一心理疏导,对戒毒人员进行就业推荐、扶贫帮困以及法律援助等。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实现复吸人数不断减少、科学戒管要求有效落实、吸毒人员有序回归社会的目标,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做好“十项工作”,变“应急突击”为“机制引路”
围绕“十项工作”,贵阳市着力破解禁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健全一个领导机制。在抓领导、抓问题、抓考核、抓调度方面建立完善一批工作机制,加大人财物投入,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禁毒委牵头、各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人民群众互动的工作格局。2015年市级财政安排禁毒专项经费6258万元,净增长152.3%,配备到位禁毒专干1218名,累计开展禁毒工作培训263期17020人次。
建设一批戒毒康复场所。把新型戒毒所建设纳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4.82亿元,推进4个市级强戒所建设;开阳、修文、息烽3个县级强戒所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扩容工程,新增戒毒床位2100张。对在所吸毒人员建立分流机制,目前各公安强戒所先后分10余批向三江强戒所转送吸毒人员1600余人,戒毒所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建立一套跟踪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精准戒毒、落实“无缝衔接”机制和开展“大排查、大收戒、大管控”专项行动,2015年累计找回下落不明吸毒人员4427人、下落不明人员占比缩减到0.45%,吸毒人员在控率大幅提高。
严打一批重点区域场所。建立完善重点整治机制,把两城区作为主战场和突破口,督促开展重点整治,毒情形势明显好转。2015年1~8月,对全市300余家娱乐场所开展毒情等级评定,评定出高危级2家、危险级23家、警示级92家;查处娱乐场所涉毒违法犯罪案件225件,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306人。
落实一系列向上追源措施。严格落实“逢嫌必检”、“双逢双查”等制度,强化专班打击,开展清毒源、端毒窝、铲毒瘤系列专项行动,深挖毒品违法犯罪上下线。云岩区通过组织开展“低端吸贩毒窝点”清理整治(低端吸贩毒窝点标准为抓获1个以上涉毒犯罪嫌疑人和5个以上吸毒人员),打掉“低端吸贩毒窝点”81个,抓获涉毒人员498人。
推动一个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按照“信息全掌控、过程全跟踪、分析时时看、考核处处追”的思路,制定“贵阳市精准戒毒大数据应用平台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已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围绕平台建设,开展复吸原因采集,汇聚各方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消减复吸可能,降低重新违法犯罪风险。以实现信息、动态、管控、戒治、帮扶“五个精准”为目标,完善信息掌控、精准管理、个性服务、跟踪考核等机制,建立一对一的基础数据库,形成精准戒毒的大数据管理模式。
建设一批社会化戒毒康复站。引入社会资源,大力拓展“一办两会三中心”外延,个性化、针对性地落实戒毒康复措施,涌现乌当区顺新社区、云岩区中天社区“阳光助业驿站”等一批亮点。截止目前,在各区(市、县)建立社会化戒毒康复站20个,服务对象1800余人。
建设一个禁毒展览馆。按照集声、光、电一体的现代化展览馆的定位,将原有全国禁毒教育(贵阳)基地改造升级为贵阳市禁毒展览馆,将于2015年11月正式开馆,并建立面向市民的开放机制,确保预防教育平台长期运转。
开展一系列禁毒宣传“七进”活动。推动禁毒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影院,建立教育、文化、群团、交通、新闻出版等部门共同发力的行业宣传机制,立体式、多元化、广维度、全覆盖的禁毒宣传格局基本形成。禁毒工作有关做法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抓好一个“2015禁毒宣传年”活动。着力推动禁毒预防教育由传统模式向触及社会“痛点”的宣传模式转轨,通过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探索“社会+政府+N”市场化模式等措施,对易染毒区域、易染毒群体加强禁毒宣传,增强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经测评,截止8月,全市禁毒人民战争专项行动知晓率为73.36%,禁毒宣传综合覆盖率为85.91%。
贵阳市紧紧围绕这“十项工作”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禁毒工作长效机制,破解了禁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禁毒委牵头、各部门协同、人民群众互动的禁毒工作格局,为全市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丰硕战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